特色版块

党建工作▼ 团学工作▶

最新更新

文化拾遗丨红灯万盏千人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土家族摆手舞

发布日期:2024-09-25 作者: 阅读:

文化拾遗丨红灯万盏千人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土家族摆手舞

红灯万盏千人叠

一片缠绵摆手歌

土家族摆手舞

点击聆听党支部成员讲述非遗文化故事。

土家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有着特别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湘西是片神秘的土地,孕育着朴实的民俗风情。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素有“东方迪斯科”之称的,湘西非遗文化之土家族摆手舞。

摆手舞盛世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现主要流传于湖南湘西龙山、保靖、永顺等地。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夜间表演。摆手舞产生于土家族古老的祭祖仪式,已有近千年历史。

其舞蹈语汇十分丰富,按其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廻旋摆等;按其内容,有祭祀舞、狩猎舞、农事舞、民俗舞、军前舞等。其舞姿粗犷、潇洒,气氛热烈、雄浑,饱含真挚开朗的浓郁情感。

   2006年5月20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申报的土家族摆手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Ⅲ-17)。

非遗传承人 张明光

倾族而动,人神共愉

关于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流变,至今未有定论,有代表性的是劳动创造说、祭祀起源说、战争起源说等。

在祭祀起源说中,摆手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土家族人尊敬和爱戴自己的先祖,为了铭记他们,于是便创造出了摆手舞来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祭祀的对象包括八部大王和各大土司王,例如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等。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当地土家族人民都会齐聚摆手堂内,跳摆手舞进行祭祀祈祷,以此感念祖先的恩德,从而祈求祖先护佑子孙后代世代兴隆。


虽然种种说法不一而足,但可以肯定的是土家族摆手舞历史悠久。据清代八部大王庙残碑和县志记载推测,摆手舞已有近千年历史。如清乾隆二十八年《永顺府志·风俗篇》载:“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夜间鸣锣击鼓,男女相聚,跳舞唱歌,名日《摆手》,此俗犹存。”这说明摆手舞作为土家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大型民间群众舞蹈在清代就已在湘西北相当盛行了。

鼓之舞之,祈之祷之

摆手舞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祭祀族群众始祖,规模浩大,舞者逾千,观者过万;小摆手主要祭祀本姓祖先,规模较小。其舞蹈姿势较为生活化,动作主要取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战斗,文化内涵丰富。

65E0F

1

“大摆手舞”

传统动作主要由八部分组成,分别为闯架进堂、纪念八部、兄妹成亲、迁徙居住、农事活动、自卫抗敌和送驾扫堂。整个活动饱含了浓厚的祖先祭拜文化和生产生活氛围,是为了让土家族的后代铭记祖先,不能忘记吃过的苦,珍惜现如今的美好生活。

540A4

2

“小摆手舞”

动作题材均来自最普通的农村生产生活和劳作。表演内容多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用来祈祷风调雨顺、万事吉祥,传统动作与每年十二个月的农村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

其舞蹈动作包括基础的单摆、双摆、回旋摆,还有关于农祀活动的动作,包括开荒、砍柴、撒种、结麻、挽麻团、吃豆酱、打蚊子、裂冰口、抖虱子、牛打架等13个部分,生动地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劳动场景,如“撒种”要求表演者双脚弯曲,手向前做播种动作。

相约“新年”同摆手

土家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历史文化,而这些珍贵的文化以舞蹈为载体释放出了新的生命力。所以,湘西土家族摆手舞不仅是一种舞蹈,更是土家族重要的精神瑰宝,中华民族文化长河的灿烂浪花,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作为先民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作为土家族独有的民族特色艺术形式,具有重要艺术价值;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有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面对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我们要大胆创新、积极实践,让土家族摆手舞以它独有的风格艺术,活态传承下去。


指尖上的泥土艺术——泥塑(大吴泥塑)

2008年6月7日,泥塑(大吴泥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47。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