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但是,由于“左”的错误的思想长期影响和束缚,特别是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党和国家的事业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艰难局面。要从根本上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局面,扭转党内长期的“左”倾错误,“两个凡是”与实事求是孰是孰非,作为一个突出问题严肃而尖锐地横在人们面前。冲破“两个凡是”精神藩篱,成为纠正“左”的错误、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前提。
在此背景下,1977年,时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的胡福明写下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文章投稿给光明日报编辑部,这篇文章几经修改,定稿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于1978年5月10日发表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发了这篇文章,新华社向全国转发,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鲜明提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图1: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章节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就是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
毛主席指出:“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又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就是承认我们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或最终完成,就是承认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我们的认识可能犯错误,需要由实践来检验,凡经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者不符合实际的东西,就应当改变,不应再坚持。
影响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文,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文章在党内外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对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拉开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序幕。
图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阅读感悟
思想源于实践,实践孕育真理。历史发展表明,任何思想理论的诞生,是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曾经说过:“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便是将思想置于社会实践这一客观、流动的环境中,让思想摆脱僵硬与束缚,随着社会实际不断地变化而发展,让其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利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仅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先声,更是长久地影响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历久弥新。四十多年前的启示,转动了中国发展的命运齿轮,在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它在推动中国号巨轮向前航行中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