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版块

党建工作▼ 团学工作▶

最新更新

读原著·悟初心 | 文献阅读第8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发布日期:2024-09-25 作者: 阅读:

文章介绍

自毛泽东领导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之后,党和红军内部不少人仍对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观情绪。到了1929年年底,这种情绪依然在党和军队内弥漫。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在部分人当中散发了一份对红军前途究竟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信。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给予了答复。在信中,毛泽东同志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并阐明了他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看法,即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强调了它对夺取全国政权的意义。文章原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的时候,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文章中,毛泽东同志首先对党内弥漫的流寇思想和悲观思想进行了批判;其次是对当前中国局势的判断,毛泽东同志逻辑清晰且严谨地论述了中国当下的矛盾;最后是如何应对当下的困境,毛泽东同志强调,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虽然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间,但也绝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可望不可即的空的东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古田镇协成店

文章摘选

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此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影响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词比较委婉,但论据充分,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并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深入阐述,明确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和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科学论断,鼓舞无数革命者的战斗意志,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从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阐述。

阅读感悟

在那个大混乱的时代里,干革命是要流血和牺牲的,革命也从来都不是有确定结果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思想的出现,并不奇怪,但毛泽东同志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严谨、清晰地分析了中国目前的革命形势,即便困难很大,但依旧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对革命事业保持乐观、执着的坚定态度。此种情况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我们要学习毛主席洞察深远、敢为人先的战略思维,面对眼前的失望、悲观和迷茫,我们要小心自己的消极情绪,我们需要站在更高处看问题,立足于实际,看看道路的未来前景,对自己选择的领域进行趋势预判,明白路往何方,坚信而后坚定。只要我们的大方向没有问题,始终坚信前景光明,那么即使道路曲折,我们也不用惧怕暂时的挫折与困境。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