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入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和学制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网络与新媒体 Internet and new media
(二)专业代码 :050306T
(三)学制:两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采取“新文科”+“新工科”+“新商科”多学科融合培养模式,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的新闻理论功底、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积极的创新探索精神、跨文化传播能力、敏锐的社会观察力、良好的媒介素养、扎实的网络与新媒体传播专业技能、富有创造力的应用型与复合型型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适合到融合媒体平台、新闻与传媒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互联网络平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等从事内容创意、视听设计、移动开发、新媒体运营、数字营销、舆情分析等相关工作。
三、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政治素质。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
(2)道德素质。始终坚守新闻真实性等基本准则以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
(3)专业素质。具有清晰的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认知,具备积极乐观、竞争协作的良好个性,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创业基本素质。
(4)身体素质。身心健康,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
2.能力要求
(1)具备与新闻传播学类工作相适应的论学习能力,并掌握持续学习的方法。
(2)具备与新闻传播实践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业务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4)具备计算机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5)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具备初步的社会科学调查与研究能力。
(6)能进行网络与新媒体项目或产品的策划、设计、开发与实践。
(7)能大数据分析进行信息过滤、媒介整合、组织信息及传播。
3.素质要求
(1)掌握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投能,拥有比较广博和扎实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2)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
(3)具有良好的创意思维与创新意识。
(4)掌握科学的证思维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调査研究能。
(5)掌握业界发展現状与变化趋势 ,了解外国行业和专业发展动态。
(6)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应用。
(7)熟练掌握1门以上的外语,在听、说、读、写、译方面达到较高实际应用水平。
(8)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媒体策划与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9)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思维与一定的创业素质与能力。
(10)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及信息学知识,为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开发打下基础。
四、专业主干课程
传播学概论、影视后期与特效、三维产品展示设计、大数据原理、C语言及游戏引擎设计、Python、AIGC应用、虚拟现实(VR/AR)开发、网络文案与创意写作、新媒体数据分析与运营、虚拟社交平台设计、平台经济与创新、摄影与摄像基础、UI界面与音效设计、用户研究与分析、三维产品材质与渲染、直播与电商、三维数字人制作、虚拟社交平台设计。
五、专业相关课程
设计基础(三大构成)、听语言、媒介经济学 、创新设计思维、数字媒体作品欣赏、图形设计、动画制作、游戏策划与运营、跨境电商、web3.0 与数字经济、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写作。
六、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
毕业学分结构表
毕业总学分 | 公共教育 | 专业教育 | 成长教育 |
公共必修 | 专业必修 | 专业选修 | 成长必修 |
思政必修课 | 通识必修课 | 专业核心课 | 专业方向课 | 专业实习 | 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 | 毕业论文/设计 | 专业选修课 | 成长必修课 |
80 | 3 | 2 | 23 | 15 | 3 | 2 | 4 | 28 |
|
备注:1.所有专升本专业的学生至少修满2学分的形势与政策课、1学分的“四史”课程。2.其中,"四史"课程即: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每门课程分别是1学分,至少选修一门,修满1学分。3.通识必修课须修读2学分的创业基础(实践)。4.成长教育课程参照学校《学生成长学分管理办法》等文件安排。
(一)毕业条件
取得 网络与新媒体 专业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80学分,其中:
公共必修课 5 学分;专业必修课 47 学分,其中专业实习 3 学分,毕业论文/设计
4 学分;专业选修课 28 学分;成长必修课参照学校《学生成长学分管理办法》等文件修读。
(二)获得学位
在取得毕业资格的前提下,按现行的绩点制,其专业课和公共必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及以上者,可授予 文学 学士学位。
七、专升本公共教育课程计划进程表
请详见附表一。
八、专升本专业教育课程计划进程表
请详见附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