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发展

党建工作▼ 团学工作▶

最新更新

学习丨“聚焦成都大运会,拼搏逐梦向未来”——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第一党支部主题学习会

发布日期:2024-09-25 作者: 阅读: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2023年7月28日晚20时,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市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正式启幕。我们聚焦于为期12天的大运时光,感受这场充满着青春活力、充溢着竞赛激情、充盈着文化内涵的盛会。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第一党支部于8月8日组织同志们观看大运会闭幕式并畅谈感想体会,再次感受文化魅力,畅享大运精神。同志们积极参与学习并发表自己的感想。

何莉同志:

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中国西部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全世界的运动健儿将相聚于“天府之国”,向四面八方而来的观众展现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赛事。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这是一堂生动的奋进拼搏精神的励志课堂。

成都大运会的形象元素无不蕴含浓浓的“中国风”“巴蜀韵”,从中透出的无不是中国风采。奖牌“蓉光”以“太阳神鸟”为设计灵感,奖牌绶带则为蜀锦材质。其中,大运村全球健儿能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可以写书法、画脸谱、扎风筝,穿上汉服拍照留念,上演以“蓉宝”为主角的皮影戏,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体验定能让外国友人深受感染、乐在其中。透过大运会,我们看到的是巍巍大国形象,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看到的是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

新时代为中国青年提供了备受瞩目的舞台,我们应当乘“生逢其时”,积极向上,以自信的视角观察世界,与世界对话,不断焕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崭新颜值"

屈锦蕾同志:

2023年7月28日在成都举办了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我怀着期待与激动的心观看了本届大运会。我被这场盛大的体育盛会所震撼和感动,深深体会到了拼搏逐梦向未来的力量。成都大运会的场面令人惊叹,视频中展示了熠熠生辉的开幕式,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各国运动员齐聚一堂,在激动人心的比赛中展示出顶尖水平和精彩的竞技风采。我被运动员们的奋勇拼搏所感染,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坚韧、毅力和决心,让我深刻认识到通过不断努力和拼搏,能够成就梦想。

成都大运会也向我们展示了城市的魅力和进步。城市因文化而立,也因文化而兴。这也让我意识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潜力。通过观看大运会的视频,我深深感受到了拼搏和追梦的力量,同时也被城市的进步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所鼓舞。我希望能够向运动员们学习,坚持不懈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秀珠同志:

大运会是竞技体育的激烈比拼,更是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可以说是不同于奥运会、锦标赛、亚运会的存在。我感受到的是它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有着青年人不服输勇往直前的冲劲,更有着当代大学生的智慧和技巧。

这次的成都大运会上,我们看到了成都乃至全国人民对于这一赛事的高涨热情,看到了大运会对于世界的包容之大,更看到了我们中国大学生运动员们信念坚定为国争光的飒爽英姿和体育运动对中国精神的绝对肯定。

吴艳妮百米跨栏赛道上,疾如狂风不可阻挡;曹茂园行云流水的表现将中国武术的力量与速度完美体现。再看,三场竞技登上次光荣榜的夏雨雨,嘶吼着青春的魅力。张博恒关心对手展示儒雅与尊重,唐子婷一球定心诠释自信不惧万难。像这样无数的青年俊杰在这场大运会上,将青春拼搏,青年逐梦的缩影投在了运动场上。大运会场上的青年们就像拿起了一个无比巨大的话筒,向全世界的人们说,青年们的热血沸腾不已,青年们的潜力不可估量,青年们不是社会的备用血液,而是正在成长,正在绽放光芒的充实力量。

在这青春的盛会、团结的盛会、友谊的盛会上,这样一幕幕触动心弦的画面,这样一个个奋勇拼搏不惧失败的青年们,让我们看到当代青年以热爱去追逐自己心中的荣光,当代的青年们以青春去铸造自己人生的舞台。

刘欣宇同志:

火热七月,盛夏流光,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开幕,作为中国西部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一场运动风采与青春活力的精彩碰撞,更是一次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从磅礴设计到细节巧思,大运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色,向世界彰显出天府之国的独特魅力。

青春在当下,奋斗正当时。成都大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体育的盛宴,更是一场青春的洗礼。人类能够不断进步,世界能够不断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新时代青年,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让“青春活力”不断释放,在“青春世界”里展现绚丽风采。新时代青年要共赴大运“青春之约”,书写“新知万里外”的友谊诗篇。

以梦想之名,赴青春之约。在这场青春盛会上,不管是热血拼搏的运动员们还是热情友善的志愿者们,他们都向全世界展示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今日大运会闭幕,这场青春洋溢的嘉年华,既是句点又是起点,青年们将带着收获奔赴下一段旅程,竭力奋斗,创无悔青春。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