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0日,观复·文学与传媒学院2024届毕业设计展顺利展览,展览效果获得观众的广泛好评。同学们的作品被大家所看到,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和付出,也离不开幕后工作者对展览布置的精心打磨和贡献。让我们来听听幕后工作者的感受吧!
“本次毕设展的主题为‘观复’,共有四个单元即道纪、知常、和光、抱一。”策展负责人李娜老师讲到。展览前言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唐可老师和林玉洁老师写的,“观复”出自《老子》第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寓意着世间万物,我们都需静下心来反反复复的仔细观察,找到事物的本质,期望我院学子能够积极感受事物,深入探究,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服务社会。
本次展览根据四个单元理念将毕设作品进行分类展出。“道纪”单元强调传统文化作品传播与创新,留住文化的“根”与“魂”。本次毕设作品中有很多关注到了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他们的作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知常”单元主要展出深度报道作品,毕业生用眼镜观察世界,用笔挖掘社会。摄影摄像作品归在“和光”单元,学生用照片将光和影的艺术呈现出来。最后一部分则是“抱一”,在这一单元,虚拟与现实穿插,把IP设计、广告策划与产品设计、app设计,VR交互等,更多现代技术与创意在学生作品中得到多元展现。
本次展览是以2024届毕业生毕设作品为主,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3个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共106组,参加学生达236名。作品有传统文化、非遗类;深度报道、杂志类;摄影、装置类;APP、VR交互体验;品牌文化创意、IP设计等类型。
“在没有拿到所有毕设作品前,我是有些担心的。”李娜老师讲到。此次展览的毕业设计作品,与去年教学实践成果展作品相比,数量上是远不及的,加上在前期学生作品的收集、主视觉设计、装置的安装、场地分区、展台的搭建、物料准备、场地的协调等方面的工作上遇到一些难题,但在院长与系主任的精心指导下,有了2023年“齐物”实践成果展的经验,有了我院教师和同学们全力以赴、齐心协力,以及学校图书馆、团委、艺创系、后勤集团、学工部等部门在场地和物资借用方面给与了大力支持,使得各项工作都能有序进行。
在展览前期,李娜老师和陈珂老师、温灵老师、李传刚老师在展馆设计与筹备方面进行了多次讨论,李泳欣老师和崔梦婷老师收集、整理学生作品,吴迎春老师制作预告片。布展期间,吴吉叶老师、原月老师、陈颖老师、梁爽老师、冯轶老师、潘静老师、学生志愿者等都有参与布展与展览开幕等工作,特别是毕设指导老师在作品展出前一直都在跟进同学们作品完成情况,有的教师如温灵老师、胡美香老师、游鸽老师、罗希老师、张宝仪老师、温翠艳老师、刘子愉老师、周玉霞老师、高进老师、章利强老师等都到展区现场指导学生,在很多老师的通力合作下,让他们的作品更完美的呈现。今年的毕设作品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展示了我院学生四年的学习成果,表现了学生对社会深度观察与思辨,作品的主题与设计更加贴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这不仅是对我院学子能力和水平的展现,也是对我院教师培养的肯定。
在作品的收集,安排,以及对展区的设置方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游鸽老师提供了许多帮助。当他看到我院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布置场地,优化场馆,他感到非常感动。其中一个作品是有关文传课堂的小程序开发,参与作品的同学要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几件事情,包括实习,设计报告,答辩等等,他们的成果也得到了答辩老师的认可。学生将所学知识融汇到作品当中,他倍感欣慰。
新闻学专业的温灵老师也给予很多专业性的指导。他认为非专业的学生去完成一个展览的布置难度很大,同学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搭建展台,规划作品的排放位置。在场地的借用方面也需要不断地沟通。一个展览是需要各方面力量,大家相互帮助去完成的。
新闻学专业的陈珂老师也非常支持展览的工作,她积极参与筹备、策划,并提供很多建设性意见。她提到,在毕设展当中,她看到我院学子在四年学习中多个方面都有提升,比如有同学的作品是一本独立杂志,它的创意定位,具体选题都要去现场实地考察调研,并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采访,拍摄,最后形成一个作品。她希望未来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产出更多能够服务社会的作品。
“观复”展集中展现了文传学子新颖的创意和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也离不开幕后工作者对展览的策划、组织与布置。在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我院学子能够呈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