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学科竞赛 > 正文
实习实践▶ 就业信息▶ 学子风采▶ 学科竞赛

最新更新

赛事速递 | 关于举办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12-29 作者: 阅读:

赛事速递 | 关于举办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赛的通知




根据团省委、省学联《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预通知》精神,校团委、科研处、教务处将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开展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

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

二、参赛对象

我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

大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致力于助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设置五个类别:

(一)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类:突出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命科学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二)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类: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三)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类: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消费生活、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四)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类: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五)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类: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经济合作带建设,在文化创意与工艺与设计、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经济与贸易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一)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0人(含项目负责人),每个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3人。报名截止后,只可进行人员删减,不可进行人员顺序调整及人员添加。

(二)每个团队或个人只能申报1件作品(含主要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参赛。如团队或个人多报作品,将被取消该团队或个人所在团队的参赛资格。

(三)参赛项目应有较高立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鼓励依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和攀登计划、互联网+等项目形成作品参赛。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政策导向。应为参赛团队真实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存在剽窃、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四)参赛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在报名时须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五)对于已注册运营的项目,在报名时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股权结构等材料)。

(六)参赛项目可提供项目实践成效或预期成效的证明材料(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动就业情况等)。

(七)参赛项目涉及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新药物等的研究时,申报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八)已有实物、技术证明等佐证材料项目,需确保成果产权为项目所有。项目购买成果、借用成果、伪造成果造成的纠纷由项目组自行处理,主办方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设校内金奖1个

银奖2个

铜奖4个

优秀奖8个

(校内赛评选奖项不分组别)

(一)院系推报阶段(2024年1月19日前)

各二级团委做好此次比赛宣传动员工作,遴选出优秀项目推报校级比赛,整理报送参赛有关材料。于2024年1月16日17:30前将作品材料(项目书,包含图片、视频、项目已有的研究成果等)、报名表(附件1)及报名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含可编辑的word版本及扫描的pdf版本)发至学院团委科技调研部邮箱:wcxykejidiaoyan@163.com,邮件主题为:2024年“挑战杯”+团队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

(二)校赛阶段(2024年1月26日前)

校团委对参赛人员、项目作品进行资格审查,会同有关单位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优秀项目作品进入省赛。

(三)省赛项目提升阶段(2024年2月)

从校赛项目作品中按照类别择优推荐参加省赛,具体推荐数量根据省赛通知确定。学校相关单位及院系根据实际,组织专家对参加省赛的作品进行指导。


(一)项目计划书请申报团队自行撰写,建议包括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团队协作等内容。排版格式要求:标题使用宋体二号字加粗,正文使用仿宋GB312三号、固定值28磅。

(二)报名表内容一经提交,校内赛阶段不允许更改。

(三)通过校内赛选拔的项目将会推选到省赛阶段,省赛阶段需填写的项目信息以网报系统为准。

(四)请各二级团委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发动在校生组团参赛,并为参赛团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学术科技创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