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尽,新秋始
宜想念,宜相见
9月10日下午13:00
文学与传媒学院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
在大礼堂隆重举行
我们矗立在新学年崭新的起点之上
我们,将过往与荣光珍藏心底
我们,用热忱和信心开创未来
我们,以浓浓的仪式感筑梦新征程启航新未来
让我们即刻出发
直击典礼现场!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广州南方学院夏亮辉副校长、学生处黄昊常务副处长、李葡阳副处长、文学与传媒学院孙立院长、朱其智副院长、林玉洁副院长、陈希院长助理、原月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潘静行政办公室主任、2024年新生辅导员,以及全院三个系部的专业教师和全体行政教职员工。本次开学典礼由金唛司仪队的同学主持。
本次开学典礼恰逢教师节,这无疑为活动增添了一抹特别的色彩。此时,银幕上开始播放教师节祝福视频,画面中满是学生们的笑脸和真诚的祝福。随后,代表着感恩与敬意的花束被送到了老师们手中。借此珍贵的机会,向学院的每一位老师表达最真挚的感谢与祝愿。
愿他们的教育之路永远充满阳光,愿他们的付出都能收获满满的幸福。
活动拉开帷幕,广州南方学院夏亮辉副校长率先致辞。他热烈欢迎新同学加入这个大家庭,新同学的到来为学校增添了无限活力。值此教师节,夏亮辉副校长诚挚地向全体教师送上节日祝福。夏副校长对同学们提出几点深切期望:第一,在大学期间,同学们要胸怀大志,确立清晰的目标;第二,勤奋刻苦学习,锻造过硬的本领;第三,注重修身立德,培育良好品德;第四,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此外,夏副校长希望同学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并鼓励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实现全面成长。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奋斗下,学校的未来定会更加辉煌。
紧接着,孙立院长以“逆风飞扬”为主题,为全体新生带来了精彩的思政第一课。孙立院长结合当前社会环境,指出本届新生正处于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节点。面对悲观者与乐观者的不同心态,院长通过引用庄周典故,提醒新生摒弃躺平的消极思想,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而奋斗。24 届新生生活在一个多元且充满未知挑战的时代,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是每个同学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孙立院长向文学与传媒学院 2024 级新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树立正确的三观,明确目标。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要有清晰的方向指引,不可随波逐流,坚定地朝着理想迈进,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更需要有自己的坚持和追求,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汹涌的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不被社会淘汰。
第二,专心致志,学好本领。同学们处于大学期间,切不可三心二意,而应以高度的专注力专心致志地学习专业知识。不仅如此,同学们还要致力于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精心锤炼过硬的本领与实用的技能。唯有如此,方能为个人未来的发展筑牢坚实的根基。
第三,以专业为本,实践为用。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同学要高度注重"三头并重"和"三艺同精"能力的培养,需要同学们以专业学习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用。专业知识是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努力钻研的核心领域,它犹如一座坚实的灯塔,为同学们的未来之路指引方向。同时,同学们在学习期间,也需重点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实习、课程项目等实践活动,同学们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以此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第四,读书做人,二者兼备。孙立院长着重指出,在大学的学习生活里,同学们要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会读书,掌握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书,可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自己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同学们还需学会做人,要培养良好的品格,增强责任担当意识,锻炼自身人际交往能力,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学会礼貌待人,弘扬优秀传统美德。以此,养成良好的品性和行为。
第五,独立思考和学会学习。在大学这段宝贵的时光里,同学们需要着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切不可盲目跟从他人的观点,而应学会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准确判断。当面对复杂的现象和难题时,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此外,同学们还必须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学会学习的真谛。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此一来,便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知识如同奔涌的潮水,不断更新迭代。唯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
最后,孙立院长向在场的 24 届新生说道:“做好今天,是为了明天,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同学们需做一个有准备的人。”孙立院长相信,只有在今天做好充分的准备,同学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随后,教师代表新闻与传播系张晓丹老师发表讲话。张晓丹老师首先介绍了同学们在文传学院能够收获的内容以及未来可能创造的美好未来。然后,她明确表示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重点阐述了大学生为实现“更好地做自己”这个目标所要学习的五门“必修课”:一是生命课程。做到不焦虑、不透支,运用钝感力与世界对抗。二是支持课程。不松懈、不放弃,以硬核实力保持领先。三是兴趣课程。热爱自己所热爱的,用专注力收获人生。四是社交课程。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塑造自己独特的影响力。五是时间课程。从时间管理开始,拒绝低效和虚度,用掌控力与世界赛跑、与时间竞争。
接着,校友代表201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林墅学长通过精心拍摄的视频,为新入学的同学们诚挚地分享了大学生活学习的经验之谈。学长以自身为范例,解答了初入校园的同学们可能面临的困惑,并提出两点极具价值的思想,为迷茫中的同学指引方向。其一,要深刻询问自己十年之后渴望过怎样的生活。通过对未来十年的畅想,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像职业上期望取得的成就、向往的生活品质、想要实现的个人梦想等。这样的思考能够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内在动力,让大家在当下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更确切的方向与奋斗的激情。其二,如果不清楚未来的方向,也无需迷茫和焦虑。此时,重中之重是做好当下。做好当下意味着珍视每一个机会,用心去体验和成长。即使不明确未来的具体模样,但通过踏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也能为未来的各种可能做好充足准备。
学生代表 2022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许嘉毅发表了讲话。他在发言中分享了上大学后的感悟,强调要在以学业为核心的基础上,兼顾社会实践和工作,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以促进自身成长。接着阐述了大学强大的包容性和丰富的试错机会,鼓励大家勇敢尝试。以自己担任发言人的经历为例,说明勇敢地跨出第一步会有意外之喜。还提到参加活动比赛、接触优秀师生可以改变思维方式,增强心态和能力,学会承担责任。最后引用“学到的都是自己的”这句话,鼓舞大家坚定心中的方向,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
最后,新生代表202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吴雪敏进行发言。她回顾了以往的学习历程,那一段段经历仿佛电影画面般在眼前浮现。她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吴雪敏指出,大一新生应当确立目标,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好规划。在学习中,要保持热忱,积极地进行交流探讨。参与课外活动,既能培养能力,又能结交朋友。她深知大学多元开放的价值所在,也明白自己在文学与传媒领域的责任担当。
活动结尾,由风雅合唱团表演《有我》。
听校歌声声 谱一曲四时悠长
享秋风阵阵 绘一部灿烂华章
几度春秋 又寒来暑往
在文传度过的光阴会镌刻每一寸桃李芬芳
也见证 在琼崖热土间的成长
而今她张开臂膀
迎接青涩的脸庞
风撑起崭新的船帆 就此启航
你是否已整装待发?
文字 | 刘雅婧
图片 | 黄思婷
排版 | 麦妙诗
执行编辑 | 蒋嘉豪 李锦凤 康文琦
责任编辑 | 陈节 杨乃杰
终审 | 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