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了解“非遗”,从这场讲座开始!

时间:2021-12-13

由温翠艳老师主讲的《非遗视野下地方知识的认同重构》讲座于12月8日下午3点在1教105顺利举行。出席嘉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孙立教授,新闻与新媒体系主任杨萍老师。

f81d3b6bd8922229890199fa575f00d6.jpg

温翠艳

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博士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应用戏剧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学士

主要从事文化研究、日常生活、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会议首先由孙立院长致辞,他提及举办此次讲座的目的主要是想将我院老师的优秀研究成果与同学们分享,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对讲座有一定的反馈,产生思维的碰撞,促进老师完善研究。同时他还谈到,近年来我校积极申请为硕士点的建设单位,在此期间,我院需要提升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孙立院长希望我院的高职称教师或学术翘楚能够不断增加;在未来,我院会更加注重融媒体的发展。而本次的非遗讲座涉及社会学、文化学和民俗学,主讲老师温翠艳老师在博士学习期间也主要从事民俗方面的研究,在此方面经验丰富,孙立院长希望大家能认真听讲,学习到更多关于非遗的知识。

a4cef6fa16c45f0b9a7092804e342e3f.jpg

接着由杨萍老师讲话,她谈到温老师借此机会带着她的学术研究来同大家分享,同学们将能够开拓眼界,增长见识,领略到非遗的魅力。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讲,在本场讲座结束后,可以加深自己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对于自己今后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fb497b94801a3a4666f31d5c94a53c4c.jpg

温翠艳老师首先就本次讲座的主题“非遗”二字进行了提问。她询问大家对非遗的印象。同学们的回答则是先祖留下的文化古迹经典书籍,亦或是文化古迹、传统节日。这些都是大众所熟知的具体文化遗产。温翠艳老师谈及自己对非遗的概念,她认为“非遗”是一个很“新”的词语,在世纪之交才开始在国内出现和传播。aa920b717367ebb0ffcc08e90f4f82c0.jpg

温翠艳老师指出,在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对于文化及文化遗产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非西方文化里,民众对“文化”和“文化遗产”的理解更多是精神性的。在中文语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要加上“非物质”,在中文语境里是很难找到答案的,必须放到全球化的语境当中才能理解。温翠艳老师认为,非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产物,是国家文化意志的体现。

然而,温老师也指出,非遗同时也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地方性知识是建立在深描基础上的对文化现象的整体理解,只有从历史社会变迁和文化整体的视野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真正发现非遗在地方社会的意义功能与价值。

23edd2c9aac5c4b6efdea5770948fec0.jpg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成为非遗后是否会改变原本的味道、木鱼歌的传承以及看似相近的文化习俗却大有不同的原因等问题进行提问。温翠艳老师也一一为同学解疑答惑。

同时记者也随机采访了现场的观众。

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柯同学:温翠艳老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给我们解释了较为抽象的概念,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好的,而我也从中收获颇多。

21级新闻学专业陆同学:非遗文化让一些民俗或者是传统变得更加的系统化,为其正名,其实在民间的时候,对于这些文化,人们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其中温翠艳老师讲的麻葛、木鱼歌令我印象深刻!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