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非遗系列课堂 | 扎住专属创意,染出烂漫童趣

发布日期:2025-10-21 作者: 阅读:

夏日蝉鸣渐弱,绿叶悄然镶起金边。伴着清冽的秋风,游婉雯老师带领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成员们前往善施学校,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的非遗实践课程。

善施学校

本次课程由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毛思懿同学进行,小毛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扎染的神奇世界,用指尖扎紧奇思,用色彩点睛妙想。课堂伊始,小毛老师与同学们一起翻开扎染的“历史课本”,从绳结缠绕的褶皱,到染料晕开的纹理,古人的智慧藏在每一处细节里,让同学们瞬间对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充满好奇。

课堂现场

随后,小毛老师向同学们列举起日常生活中的扎染踪迹,比如丝巾、布袋甚至扇子和灯笼等都是常见的运用了扎染技艺来创造图案的物品。种种生动的例子让同学们惊呼,“原来扎染离我们这么近”。同时也让同学们对扎染有了更深的理解,领略到扎染的独特魅力。

小毛老师向同学们列举起日常生活中的扎染踪迹

接着,小毛老师细致地讲解扎染步骤,扎结技法和注意要点,配合制作视频,同学们屏息敛神,迫不及待要动手尝试。

同学们认真听讲

终于到了实践环节,大家跟着小毛老师的示范,先拿起白布轻轻折叠,再用刚学会的扎结技法仔细捆绑,接着将白布放进清水里浸湿,用纸巾裹住吸走多余水分。随后放进盆中,按自己的想法加好色剂。

动手制作环节

等静置上色后,同学们小心翼翼地解开绳结,眼睛紧紧盯着布面,满心期待地查看属于自己的扎染图案。课堂尾声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一双双小手高举着深浅交织、图案各异的蓝白布条。透过那富有层次的蓝,我们看见了充满童真的创意,更看见了千年非遗从历史中走来,在稚嫩的指尖焕发的勃勃生机。

作品欣赏

大合照

这堂扎染课,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动手的快乐,更让千年非遗文化以鲜活的方式走进童年。每一道绳结,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寸染布,都是文化传承的小小注脚。

合影留念

文字 | 陈薇姗(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王淑婧(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张福镇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许洋洋 覃韵萍

终审 | 杨乃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