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花开有时 | 第十二期《文荃》诞生,请查收主编团队的亲笔信~

发布日期:2025-10-21 作者: 阅读:

第十二期《文荃》走过了潮湿温柔的雨季,经过了蝉鸣烈日的洗礼,蕴含着所有投稿作者、编辑团队和翔翼文学社的工作人员的汗水与心血,终于和我们相遇。翔翼文学社创立于2006年,是广州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十大实践团队之一,现由学院创意写作中心管理并指导。《文荃》是由翔翼文学社编辑并排版的刊物。其脉络可追溯至2006年——前身为广受好评的《泉》,彼时便以细腻笔触记录青春思绪,累计出版5期。2012年正式更名《文荃》。

第十二期《文荃》的体裁、题材与风格百花齐放。我们在其中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栏目分为:“小说/叙事长廊”“非虚构/芸芸众生”“散文/闲情偶寄”“剧本/终局未定”和“评论/思想的芦苇”五板块。无论是严肃且充满乡土气息的小说,还是抒写身边亲朋情感的散文,亦或是情节跌宕起伏的剧本(节选),在这一期的《文荃》,你都能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这次来稿的渠道较往期有所不同。我们发起“春秋之约”文学创作大赛,将大赛同征文相结合。除了“春秋之约”外,我们还向创意写作中心的老师们与文传学院不同的社团征集稿件。本期《文荃》作品部分来源于创意写作中心多位老师课堂上及社团成员的创作,也有“小传统故事”、紫阳戏剧社等推荐的优秀稿件。此外,我们在创意写作中心老师的帮助下,多次开展匿名小说和散文作品讨论会,在不断的交流与探索中,找到真正适合当代青年写作的方向。

我们期望在第十二期《文荃》中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就像主编麦奕瑶在编后记所说:“我们很高兴能给予作者一个可以表达心声的地方,让那些声音得以被听见,也很高兴作者接受了我们,让我们能够顺利地去建造这块区域。”

在小说的篇章里,我们看到年轻人们对于青春、家庭等话题的自我思考,在散文里同他们一起触摸回南天潮湿的记忆,在剧本中感受着叙事魅力,于评论里拂过思想的芦苇。作者们在家庭生活、乡土记忆、校园青春回忆以及不同的人生体验中,提取个人记忆,用写作疗愈和疏解自己的复杂情绪。作品不仅仅抒发了学生个人的感受,更具有浓厚的群体性记忆。我们能在《文荃》里被真实的情感所触动,也会徜徉在作者充满野心与幻想的虚构世界。

第十二期《文荃》的诞生,离不开一群人的默默付出。我们得到文学与传媒学院多位领导、老师的全力支持。指导老师刘涵玉在卷首语中写到:“这是一本由一群可爱又‘高能量’的年轻人共同制作的文学杂志。”翔翼文学社的工作人员从前期的征稿宣传,到中期的文字校对编辑,再到后期的排版印刷,把控着每一个环节,让刊物落地为“实物”。创意写作中心的指导老师们不仅带来专业的创作指导,更用研讨会、讨论会等形式激发作者的灵感,为刊物的 “新意” 保驾护航。作者们用笔墨分享故事与思考,编辑团队则反复打磨文字、不断讨论,筛选出优质的内容,只为呈现独属于年轻人们共同的心声。

正是这样一群热爱文学的人,共同浇灌出了第十二期《文荃》的花。这个秋天,不妨在冷空气降临前,翻开这本刊物,在文字里感受情感的温热,在不同的篇章里遇见精彩的故事,文学不仅仅能增加生活的诗性美体验,更能使人一览不同的心灵景观。

视频来源于翔翼文学社

翔翼文学社的《文荃》编辑部长期进行征稿活动,征稿文体包括小说、散文、非虚构、剧本及文学评论。欢迎同学们投稿,来稿注明联系方式。编辑会定期查看邮箱,用稿必复。

投稿邮箱:xywxs2006@163.com

文字 | 李卉 陈妍熹 苏莉雅

图片 | 卢湘敏 揭爱珍 赖碧晓 郑元

出镜 | 蔡奕顺

视频 | 翔翼文学社

排版 | 雷嘉怡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刘涵玉 许洋洋 覃韵萍

终审 | 杨乃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