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创意阅读与写作系列课堂 | 善施见纯心,童趣凝诗篇

发布日期:2025-09-17 作者: 阅读:

9月17日下午,广州南方学院创意写作中心及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同学们在刘涵玉老师的带领下,一同走进善施学校,参与旧海棠老师的童诗写作课程。在这个雨后显阳的宁静午后,为善施学校的小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创作体验。

善施学校

本次童诗写作课程的主讲老师是旧海棠老师。

旧海棠,本名韦灵,安徽临泉县人。文学创作二级,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小说发表《收获》《十月》《人民文学》《当代》等刊。出版有小说集《秦媛媛的夏然然》《遇见穆先生》《返回至相寺》,长篇小说《消失的名字》等。

课堂现场

课堂伊始,旧海棠老师以“回忆”为切入点,用做游戏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在记忆中寻找诗歌创作的关键意象。“棉花”、“舞台”、“烤肠”“睡觉”、“拆迁”……个个天真而充满童趣的词语,在小同学们踊跃回答中,被一一记录在黑板上。随后,老师又提议同学们加入一些有关色彩与形状的词语。于是,本次课堂的诗歌词库中,又增添了“粗大”、“黄色”、“五彩缤纷”等新词语。

旧海棠老师用做游戏的方式引导同学们

选词成句,由句入诗。“大家选择黑板上的五个词,试着用这五个词分别写五句话。”旧海棠老师通过由词到句的方式,鼓励同学们迈出诗歌创作的关键一步——将脑海中的意象组合成完整的语句。课堂安静了下来,只听得台下纸笔沙沙的声响。同学们或是行云流水、奋笔疾书,或是执笔凝思、眉头微蹙。一笔一划、一字一句间,稚嫩的心神渐渐触摸到诗歌的温度。

课堂互动

旧海棠老师还与同学们谈了自己对诗歌的见解——“诗歌,就是用文字写出的、有诗意的句子。”诗歌从不浮于表面上的华丽,而是源于人之心灵的一瞬悸动。童诗,即是孩童们的天真之语,也是世间万事在纯洁心灵中的的小小映射。

课堂互动

时间分秒而过,越来越多的同学停下手中的笔,一首又一首诗篇诞生。旧海棠老师将一位同学的诗歌写在黑板上。并邀请小同学们为这首小诗命名。课堂再次活跃起来,小诗的标题从《爱》,变到《我》,最后又变为《我的一天》,同学们的提议即纯真又符合小诗本身。

我在妈妈的身旁睡觉

我家拆迁了

我在吃烤肠

他有粗大的手臂

他的衣服是黄色的

下课铃响了。在课堂的最后,老师给小同学们留了一份作业:以“苹果”为主题,运用今天学习的抓取关键词的方法,写五句相关的句子。最终,在一声声告别中,这次童诗写作课程圆满落下帷幕。

课后作业

课程结束后,旧海棠老师为前来旁听的创意写作中心的同学们做了一次课程复盘。回答了未来同学们授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也详细讲解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课程复盘

本次童诗写作课程以由点到面,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善施学校的小同学们从零开始,在自主创作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体验了一堂富有启发性的诗歌教学课。

合影留念

学生成果

图片 | 谢琳琳(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文字 | 钟沂霖(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林静思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许洋洋 覃韵萍 

终审 | 杨乃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