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广州南方学院创意写作中心及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同学们在钟依琼老师的带领下,一同走进善施学校,旧海棠老师的童诗写作课程。在这清冽的下午,旧海棠老师如期而至,为善施学校带来了一次生动有趣的课堂。

老师介绍
旧海棠,本名韦灵,安徽临泉县人。文学创作二级,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小说发表《收获》《十月》《人民文学》《当代》等刊。出版有小说集《秦媛媛的夏然然》《遇见穆先生》《返回至相寺》,长篇小说《消失的名字》等。

理论环节
课堂伊始,旧海棠老师带着小同学们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并给积极完成作业的小同学给予奖励。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活跃,并且记忆犹新地道出“六根法”、“写实”等词。旧海棠老师以耳熟能详的《静夜思》为例,引出今天的主角——诗意。旧海棠老师并没有单刀直入,而是以“节奏”为引,并以此设问:“什么是节奏?”。同学们畅所欲言,后由海棠老师给出答案:相同的韵律。在一问一答之下,他们对“节奏”一词有了新的感悟。

紧接着,旧海棠老师借助古诗和自由诗两个概念,进一步加深对诗歌节奏的理解。她不仅讲解了古诗和自由诗在形式和结构上的区别,还以小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为引,以具体诗歌、散曲、自由诗为例,循序渐进地传授了节奏的作用效果——在特定的节奏下,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随后,旧海棠老师巧妙地把“诗意”简化为孩子们了解的“情感”,带着同学们学习六根法中的“意”,并引用了华兹华斯的观点:“诗歌是情感的表达”,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从而一步步带着孩子们走进诗歌的情感世界。在这场诗歌启蒙的探索中,“六根法”再次充当起精神世界的钥匙,帮助同学们打开诗歌的大门。

创作环节
创作环节中,海棠老师以“星期天”为主题,并邀请大家联想与其相关的词。课堂氛围再次升温,孩子们凝神思索,说出的词有“荷花”“杏花”等眼睛能看到的具体名词,也有“仙女”“三角洲”等奇思妙想的词,还有“阳光”“漂亮”等描述心情的形容词。




作品展示



课程接近尾声,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以任意一种水果为题,写一首五到七行的自由诗,要求是写实。在本次创意阅读与写作的课堂上,同学们不仅学习了诗歌中的节奏,还了解了“诗意”等知识点。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会将这节课的收获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让诗歌的力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合影留念
文字 | 陈东阁(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陈杏倩(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林静思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覃韵萍
终审 | 杨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