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同学们在石巧如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从化区流溪小学开展了一节韵味无穷的古诗词课堂,带小朋友们沉浸式感受“南唐后主”以血泪写就的宿命长歌。

流溪小学
本节课的小老师是来自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龙幸瑜同学,小龙老师率先为同学们解读李煜的“亡国之音”。彼时李煜国破家亡,只得肉袒出降,被囚禁于汴京待罪;宋太祖赵匡胤因他曾守城相拒,特意封其为“违命侯”。此后,李煜忍屈负辱过着囚徒生活,而《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便诞生于这段岁月。循着这首词,我们也得以走进李煜的内心,感受他倾泻其间的失国之痛与故园之思。

课堂现场
学习这首词之前,小龙老师用趣味视频的方式引入同学们对李煜初步的认识与了解。经过简短的课堂导入,同学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跟随小龙老师进入了今天的古诗词课堂。
课堂伊始,小龙老师先带同学们认读字词、讲解朗读技巧,再引领大家齐声诵读,让大家在朗朗书声中,初步触摸词里的悲戚基调。带着这份初感,同学们紧跟小龙老师的思路深入赏析:老师通过拆解字词的方式,逐一对“春红”、“太匆匆”、“朝来寒雨”等词句解读,同学们全神贯注、沉醉其中,仿佛真的走进李煜的心境,体会到他那时的苦楚与牵挂。

课堂互动环节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句词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仍撼动人心,正因它道透了生命的真谛:人正因见过美好,才懂遗憾的重量;正因渴望永恒,才会生出惆怅的心绪。我们虽无法阻止江水奔涌东去,却能如李煜这般,在认清宿命的无常后,以血泪书写生命的深度,于“长恨”的底色里,活成“长歌”的磅礴。

课堂互动环节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知词的情感,小龙老师还精心设计了课堂互动小游戏:让大家用肢体语言传递词句意境,再由同伴猜出对应的词句并大声朗读。生动的演绎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让同学们对词作有了更深刻的感触。此次课堂上,小龙老师不仅带同学们领略李煜身处绝境却坚守生命厚度的情怀,更引导大家明白:战胜困难需怀乐观豁达之心,即便遭遇人生困境,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突围之路。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从不是一首简单的词,它是李煜亡国后悲与痛的凝练,是他生命心境的真实写照。品味这首词,我们既能读懂李煜从帝王到囚徒的满心愁绪,更能从中得到启示:生命中的悲欢离合,恰如四季流转般自然,当我们学会与不可避免的忧愁共处,反而能收获更深邃、更厚重的生命领悟。

合影留念
小老师有话说
大家好,我是来自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龙幸瑜,非常荣幸能来到流溪小学为同学们授课。这次教学历程让我认识到,古诗词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背诵和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深入体会古人的情感世界,并将作者所传达的精神内涵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字 | 陈佳骅(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宋明洋(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张福镇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