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非遗灯映凤院秋,融媒实践焕新颜

发布日期:2025-11-03 作者: 阅读:

竹篾交织的灯影里藏着传统技艺的密码,夜龙巡游的欢声中漾着文化传承的活力——这场融合节气民俗与非遗技艺的盛会,既是乡村文化的璀璨盛宴,更是广州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打造的“行走的融媒体实践课堂”。

融媒实践:从校园到田野,沉浸式解码非遗

2025年10月24日晚,广州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南方融媒体中心指导老师带领了12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凤院村。以“融媒体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身份,完整复刻“选题策划—实地采访—素材剪辑—内容输出”的媒体内容生产流程:从前期“霜降+非遗”的选题敲定,到实地跟随夜龙巡游队伍,用镜头定格孩童提灯、村民喝彩的民俗氛围,再到后期对采访素材进行精细剪辑,最终形成多形态的传播内容。

花灯节现场

早在活动筹备阶段,实践团队已为内容创作打下专业基础,学生韦义、陈力、吴嘉旭三名学生通过“百行千企大走访”暑期走访与从化区文化馆冯奕华馆长和余钿钿副馆长深度对谈,挖掘非遗花灯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师生还共同走访文化馆,通过交流影像记录和深度访谈、资料收集,为后续内容输出积累一手素材。

实践团队与从化区文化馆两位馆长合影留念

韦义同学与余钿钿副馆长进行深度访谈

多方联动构筑乡村文化振兴生态圈

本次“青玉案・霜降赏灯”活动,构建起“指导单位+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承办单位”的多方联动体系。活动由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主办,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道办事处、广州市从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协办,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城东教育指导中心、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凤院村委、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江埔中心小学、广州市从化区文化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承办。

活动以非遗花灯技艺为核心载体,融合节气文化、美育实践与乡村资源,一方面,通过花灯制作、巡游展示等环节,让非遗技艺从博物馆走向生活,实现“活态传承”;另一方面,联动家、校、社资源,将文化传承与美育乡村相结合,提升了公众文化素养,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从化区教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陆敬强活动开幕讲话

花灯盛宴:传统技艺与创意美学的碰撞

夜幕降临,凤院祠堂的灯火次第亮起,非遗花灯节迎来高光时刻。从巡游灯组到摊位展示,传统非遗与现代创意交织出独特的文化景观。

重现“一夜鱼龙舞”的诗意

孩童身着精致汉服,手持金鱼灯在人群中穿梭,绯红鱼身缀满金鳞,灯影流转间似在夜色里摆尾嬉戏;传统莲花灯层层叠叠,粉瓣绿茎的绢布造型,将古人笔下的诗意具象为眼前灵动。

花灯巡游

巨型鱼龙灯组气势恢宏,彩灯勾勒的鳞片与巡游者的民俗服饰相映成趣,把夜空衬得格外璀璨。

花灯巡游

多元表达: :非遗技艺的主题摊位精彩纷呈

非遗脸谱灯摊:竹编骨架撑起绢布灯面,京剧脸谱跃然其上;方块小灯箱中,脸谱纹样错落陈列,灯光透过镂空处洒下,让传统戏曲韵味晕染每一寸布料。

非遗脸谱灯摊

水墨画灯摊:仿佛一幅移动的江南水墨画。宣纸灯笼上,墨色菊花傲然绽放、工笔花鸟灵动鲜活;折扇、灯盏、屏风式花灯层层铺展,暖光中尽显东方美学韵味。

水墨画灯摊

醒狮主题摊:最是热闹鲜活。色彩斑斓的醒狮灯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纸艺菊花、祈福灯箱与之相映成趣,把非遗花灯的吉祥寓意与手作温度,揉进市集的烟火气里。

醒狮主题摊

平台支撑:南方融媒体中心的“三维”育人新路径

南方融媒体中心作为连接学习、实践与创作的桥梁,为学生打造了“技能成长+内容产出”的双轨道培养体系。据网络与新媒体系教师童翼承老师介绍,本学期中心将以“从实践筑基到自主创作”为核心,构建起三维育人路径。

南方融媒体中心承接校内宣传项目、接入校企合作资源,让学生以“参与者”投身真实媒体任务,同时按照“拍摄组、后期组、采编组”划分兴趣部门,学生可依自身特长选择方向,不仅能够打磨专业技能,沟通协调、项目统筹能力也同步增强。

当学生技能扎实后,南方融媒体中心鼓励学生从“被动完成任务”转向“主动策划创作”,围绕校园生活、文化分享、创意脑洞等主题,自主策划视频,通过视频账号持续输出,孵化个人IP,实现从“完成任务”到“打造特色”的跨越。

南方融媒体中心不仅是学习平台,更是“学习+社交+创作”的兴趣共同体,学生在这里能够遇见志同道合的伙伴、与老师头脑风暴,共同打磨作品;在合作项目的过程中,既能练职场技能,也能收获同行的友谊。真正实现“交出好作品,练就硬能力,收获知心人”。

南方融媒体中心师生团队合影留念

实践意义:青春笔触唤醒非遗新生

从校园课堂到基层现场,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成果,这场非遗主题的融媒体实践,是广州南方学院“以练促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育人理念的生动诠释。当青春视角遇上非遗文脉,不仅让传统民俗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生,更为文化传承写下广州南方学院文传学子的“青春篇章”。

文字 | 蔡彤颖

图片 | 陈涛 蔡彤颖 梁绮庭

视频拍摄 | 童翼承 段炼 刘子滔 韦义 刘俊亨  胡慧娴

视频剪辑 | 胡慧娴 麻广慧

排版 | 林静思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许洋洋 覃韵萍

终审 | 杨乃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