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至名归实践团:古法刮痧传养生,百草凝萃惠社区

发布日期:2025-07-23 作者: 阅读:

01.队伍简介

实至名归实践团是由指导老师黄韧教授指导,队长是24级汉语言文学卢巧莹,成员包括郭殷琪、曾余冰、黄安琪、余可楠、钟国麟、刘嵘、邓美壮八名同学。团队于2025年7月14日至17日前往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针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展开实地调研,并以“古法刮痧传养生,百草凝萃惠社区”为主题,展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02.百草油的魂,藏在传承人的讲述里

7月14日,实至名归实践团走进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与董事兼第六代非遗传承人陈新泉进行深度访谈。本次访谈主要包含“传承与价值、生产与市场、发展与责任”三大方向,陈总向团队成员系统阐述了罗浮山百草油这一岭南医药瑰宝的传承脉络与发展路径。

陈总初谈与罗浮山百草油结缘故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入制药厂参与质量标准升级工程,历经数千次试验后通过广东省药检所认证,为传统技艺注入现代科技内核,具有里程碑意义。据悉,罗浮山百草油市场认知仍以功能性为主,在岭南地区渗透率较高,而全国性品牌影响力待提升。面对同类产品的竞争,其核心优势在于药材配伍的科学性、工艺的非遗价值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如今,罗浮山百草油也被研制出相关的衍生产品走出岭南地区,让更多人读懂非遗背后的匠心与智慧。

访谈结束时,陈总呼吁广大青年群体增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主动深入了解非遗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技艺内涵,以持续的热情和不懈的坚持,推动传统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与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第六代非遗传承人陈新泉先生进行访谈

与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第六代非遗传承人陈新泉先生进行访谈

03.百草油的困,藏在市场的认知里

7月15日上午,本团队走访了当地多家药商及理疗馆,过程中观察到双重认知与应用局限:一方面,大众对罗浮山百草油的功效认知存在明显窄化,多数消费者提及该产品时,核心关联场景集中于蚊虫叮咬、头晕缓解等少数应急场景,对其祛风解毒、舒缓筋络等多元功效认知度较低。

另一方面,当地理疗馆在实际服务中,也较少将刮痧这项传统技艺与百草油结合使用。多数理疗馆更倾向于选择其他介质(如姜油、艾草精油)进行刮痧操作,对“百草油搭配刮痧”的应用频率较低。

上述现象共同导致百草油的使用场景被严重压缩,这不仅制约了百草油从“功能性应急品”向“日常化生活品”的转化,更对其与刮痧非遗技艺绑定、融入大众日常场景、实现审美常态化形成了双重阻碍。

实地走访商户了解情况

实地走访商户了解情况

04.百草油的美,藏在历史里

7月15日下午,团队走进葛洪博物馆和罗浮山百草油历史文化长廊,进一步追本溯源百草油的前世今生。

葛洪博物馆通过古籍文献、炼丹器具及草药标本等展陈,系统呈现了罗浮山草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罗浮山百草油历史文化长廊则以史料与实物结合的方式,梳理了产品从传统方剂到现代制剂的发展脉络。

除参观外,团队还随机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旨在了解游客对于百草油的认知度及将百草油与刮痧配合使用的接受度。通过走访与问卷分析,大部分当地居民及游客表示接受并愿意尝试百草油刮痧,希望这种形式能够拓宽大众对于百草油多元功效的认知度。

走进罗浮山百草油相关的展览馆

05.百草油的用,藏在社区的体验里

7月16日至17日,本团队联合长宁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长宁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协会、镇团委在长宁镇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共同举办“古法刮痧传养生,百草凝萃惠社区”活动。

本团队以罗浮山百草油为核心介质,根据居民不同需求(如肩颈酸痛、疲劳乏力、轻微感冒不适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刮痧服务。不少居民反馈,此前仅将百草油用于蚊虫叮咬,体验后发现其搭配刮痧能明显缓解长期劳作导致的肩颈僵硬,“没想到这小瓶子还有这么多用处”。部分居民在体验后,主动询问居家刮痧的操作方法及百草油购买渠道。

活动现场,团队还向参与的居民赠送了定制周边——印有自主设计的百草油卡通IP形象的扇子和帆布袋。这些IP形象以罗浮山经典草药为原型,融入卡通化设计,眉眼间带着亲切感,既契合百草油的草本属性,又增添了活泼气息,居民们拿到后格外喜爱,不少人当场用扇子扇风纳凉,称赞“这小物件既实用又有特色”。

此次社区服务让居民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到百草油的多元价值,为推动百草油从“应急备用”向“日常养生品”转化提供了落地场景,也为后续联动社区建立长效推广机制奠定了基础。

团队将罗浮山百草油配合刮痧疗效法为市民提供服务

团队将罗浮山百草油配合刮痧疗效法为市民提供服务

结语

此次暑期调研活动,以响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号召、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为出发点,在长宁展开一系列活动,团队深入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历史底蕴,同时走进社区,结合专业知识为村民提供便民服务,收获颇丰。

此次调研之旅虽结束,但本团队与罗浮山百草油的联系不会结束。未来,团队将持续梳理调研成果,让更多人了解罗浮山百草油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匠心传承,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保护与基层健康服务贡献青年力量。

参与者与队员合影

队员合照

文字 | 卢巧莹 郭殷琪

图片 | 刘嵘

排版 | 林静思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黄韧 许洋洋

终审 | 杨乃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