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在游婉雯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善施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扎染多色染法体验课程。

本次课程由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卢湘敏同学进行讲授,让我们跟随小卢老师的脚步,走进非遗扎染的色彩搭配课堂,开启关于色彩搭配“密码”的探索之旅。

课堂伊始,小卢老师以一系列精美的多色扎染作品吸引同学们的目光。五彩斑斓的图案在布面上自然晕染、绽放,这样独特的视觉效果瞬间就抓住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大家目不转睛,纷纷沉浸其中。“你们想不想也染出这样独一无二的作品呀?”小卢老师微笑着问。“想!”同学们齐声应答,声音响亮而充满期待。带着同学们的热情,小卢老师巧妙地引入了“色彩盲盒”猜猜看环节,带领大家认识扎染中常用的色彩。随后小卢老师与同学们进行提问互动,引导同学们思考非遗传承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对如何传承与创新扎染技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紧接着,小卢老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讲解了“友好色组合”与“惊喜撞色组合”,这两类核心的色彩搭配技巧。她将经典的红粉组合比喻为香甜的“草莓牛奶”,指出邻近色的搭配和谐悦目,是新手入门的“友好搭配”;而醒目大胆的黄紫撞色,则被巧妙地联想为“紫色的葡萄”与“黄色的太阳”,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葡萄味的太阳”,让同学们轻松理解了对比色搭配的原理和创新趣味。

在学习了一系列色彩搭配组合后,同学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终于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实践环节!在小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大家纷纷戴上手套,拿上染布,准备开启自己的创意之旅。首先,同学们将正方形染布沿对角线对折成大三角形,并重复折叠四次,形成一个更小的三角形。随后,用皮筋将小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紧紧扎牢。



准备工作完成后,小卢老师指导大家按照由深到浅的顺序滴加多种染料。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着不同的染法与色彩组合。染料在布面上悄然渗透、相互交融,渲染出独一无二的奇妙图案:有的呈现出和谐自然的红黄渐变,有的展现出绚丽夺目的红蓝对比,还有的大胆融合了三种颜色,形成了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


课程接近尾声,一件件充满童趣与创意的扎染作品如同一道道彩虹般精彩呈现。每一道绚烂的色彩,都是同学们内心世界的映射;每一个独特的图案,都是同学们创意与童真的生动印记。缤纷多样的扎染,不仅承载传承的薪火,更编织着同学们对非遗的无限向往。在童心与色彩的交织中,传统之美悄然生根,未来之光已然焕活。




此次课程,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了非遗技艺的魅力,学习了新的扎染色彩搭配公式,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多元途径。一折一叠间,是传统技艺的延续;一滴一染中,是创新思维的迸发。非遗的光芒,在同学们每一次灵感的闪现中熠熠生辉;文化的薪火,于每一次专注的创作里得以传递。相信这份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情,会像小种子一样悄悄种进同学们的心田,让非遗的花朵绽放出更多绚烂的光彩。

文字 | 袁智玲(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伍美婷(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林静思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覃韵萍
终审 | 杨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