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 | 客响青春:用青春守护山野天籁

发布日期:2025-07-23 作者: 阅读:

从化客家山歌,这被誉为“会说话的活化石”的瑰宝,以其独特魅力牵动着客响青春团队的心。它不仅是婉转的旋律,更是客家人生活的百科全书、情感的密码、历史的回音。为了追寻这即将消逝的山野天籁,团队于5月28日、6月3日、6月11日、7月7日和7月12日,一次次深入从化街口街道,用脚步丈量这片孕育了珍贵文化的土地,用心记录下客家山歌背后的故事与温度。

01 队伍介绍

团队合照

客响青春队是一支汇聚跨学科力量,饱含青春热忱的队伍。队伍分别由文学与传媒学院谢秋娥、李美琪、詹思欣、梁梓仪同学和会计学院吴于建、魏鹏辉同学组成,由文学与传媒学院2024级谢秋娥同学担任队长,在指导老师黄韧老师指导下,共同探索从化客家山歌传承新篇。

团队成员怀揣守护“会说话的活化石”—— 从化客家山歌的使命感,响应非遗传承号召,聚焦客家山歌这一非遗文化,通过深度访谈国家级、市级传承人与年轻从业者,以口述史、田野调查为载体挖掘文化脉络,践行“以青春之火点燃古老山歌传承之光”的使命,推进“非遗进高校”创新实践路径探索。

与指导老师开会讨论方案

02 首次对话

与李润兰老师会面

5月28日,团队成员奔赴从化街口街道办事处,与客家山歌传承人李润兰老师开展深度访谈,为后续非遗传承实践筑牢基础。

访谈中,李老师回溯与山歌的渊源:儿时灶台边,母亲哼唱的客家山歌,成为刻入骨血的文化基因。谈及传承规划,双方围绕“老曲调新表达”方向,细化合作路径——计划推动山歌纳入校本课程,在课间时段融入短片段学唱;策划 “山歌创意讲座”,鼓励青年以说唱、音乐剧等形式创新演绎。

从传承故事挖掘到校园活动落地,团队成员与李老师逐项梳理、敲定细节,为客家山歌在青春语境中延续烟火气锚定实践坐标,助力非遗传承“破圈”前行。

03 多方联动

广州从化区文化馆

6月3日,客响青春队前往从化文化馆与街口街办事处,顺利完成结对任务,同步深入了解从化区对山歌文化的重视举措,为客家山歌传承工作注入青春动能。在从化文化馆,团队与馆内负责人围绕客家山歌保护展开交流。馆方介绍,近年来通过整理山歌档案、举办非遗展览、开展传承人记录工程,系统留存了山歌文化脉络并建立了传承人数据库。街口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提到,街道以“山歌进社区”为抓手,利用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山歌展演、教学活动,培育居民文化认同。

此次三下乡调研活动,既夯实非遗传承协作基础,也让团队直观感知地方文化保护力度。后续,客响青春队将依托多方合力,推进山歌进校园、进社区项目,助力这一岭南文化瑰宝焕发新活力。

04 校园实践

展演后合照

6月11日,团队成员协助广州南方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举办【专业岁月匠心・遗脉相系 —— 非遗文化传承研究与实践展】。客家山歌《彩霞飞扬》惊艳全场,李润兰等五位从化非遗传承人登台,以穿透性嗓音演绎千年客魂,让观众感受非遗温度。通过策划协助展览,团队不仅助力非遗文化走进高校,更以实际行动搭建起校园与非遗传承的沟通桥梁。

05 亲身体验

在河滨公园学唱

7月7日,团队再赴河滨公园,与传承人共同学唱。从生涩到渐入佳境,成员们体会着山歌的乐趣。

学唱过程中,团队了解到河滨公园作为本地山歌文化重要阵地,常年吸引爱好者自发聚集,既有白发老人坚守传统,也有年轻面孔尝试创新。这种代际传承场景,让团队更直观感知客家山歌的生命力。此次实践,是客响青春队助力非遗传承的新尝试。从室内访谈到河滨公园排练体验,团队持续挖掘传承路径,助力古老山歌艺术从民间土壤,逐步走进高校、融入青年生活,以青春力量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与其他山歌老师进行交流

06 经验汲取

与徐秋菊教授及其学生合照

与广州各个区的山歌老师们合影

7月12日,客响青春队前往越秀山公园,与客家山歌研究专家徐秋菊教授开展交流,为客家山歌传承实践汲取经验。

交流中,徐秋菊教授重点介绍了越秀山歌墟的发展历程。该山歌墟自1995年创办以来,从最初仅有数人参与,发展到如今每月吸引数百名山歌爱好者聚集,成为承载广府客韵的重要文化空间。团队成员围绕山歌墟运营模式、青年参与路径等问题向徐教授请教。徐教授建议,可通过简化唱腔教学、结合流行元素改编曲目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同时借鉴山歌墟“自发聚集、以歌会友”的形式,在校园搭建类似交流平台。

此次调研让团队成员对非遗的活态传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下一步,团队将结合调研所得,优化校园山歌推广方案,推动传统艺术与青年生活进一步融合。

团队合照

团队聚焦非遗代际传承瓶颈与教育创新模式。梳理相关文献三十多篇,构建知识框架;先后多次走访从化区文化馆、三所中小学及李润兰老师工作室,就山歌进校园课程设计、中小学研学发展、高校讲座活动开展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初步形成“政-校-村”多方联动的保护思路,为九月即将启动的凤凰小学教学计划及各学院开设讲座联动奠定了扎实基础。

“莫道山歌旧时调,新竹声声破春晓”--步履不停,守护回响。客响青春队,将以实际行动探寻、记录并助力从化客家山歌的传承之路。

文字 | 谢秋娥 詹思欣(客响青春)

图片 | 魏鹏辉 吴于建(客响青春)

排版 | 林静思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黄韧 许洋洋

终审 | 杨乃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