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筑梦童行队——暑韵华章启新程,义教筑梦润童心

发布日期:2025-07-21 作者: 阅读:

7月5日至7月11日,筑梦童行队的成员们在从化区南方村委会凝紫苑火热开展暑期成长营。通过诗词浸润、非遗传承、创意手工、活力健美操及实用急救知识等多彩课程,团队不仅传授文化知识与生活技能,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热爱与梦想的种子,用青春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乡村。

01队伍介绍

筑梦童行队是由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第一党支部副书记李萍老师指导、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师姜小飞老师带队的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致力于将文化素养与实用技能传递到乡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青少年教育发展。此次,团队一行抵达从化区南方村委会凝紫苑,依托村校资源开展为期一周的“暑韵华章启新程,义教筑梦润童心”成长营,我们以青春为笔,以行动为墨,在诗词剪纸的浸润、创意手工的实践、健美操的跃动和急救知识的普及中,书写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筑梦童心的责任与担当。

筑梦童行队伍大合照

02古诗课:晨读诗韵润童心

古诗文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队安排每日清晨一读的古诗课,让孩子们接触先贤的思想智慧,感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的精神力量。

在古诗课堂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孩子们利用手中的纸笔再现庐山瀑布倾泻千里的壮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孩子们能从诗句中感悟母爱如春晖般无私与伟大。同时,林晓庆老师推出的趣味古诗课别具一格,通过图片猜诗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诗句的理解,更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与联想能力。让孩子们在玩中感受诗意之美,潜移默化提升文学素养。

小老师余菁讲解古诗词

孩子们认真抄写

03各类特色课堂:童梦成长四重奏:巧手·慧眼·强盾·润心

1、手工做小船:

我队特别开设了“手工做小船”趣味课堂,在课堂上介绍了“小船”主题,讲述传统民俗中“船”象征的勇气与希望,手把手教孩子们用纸条编出简易小船。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利用不同颜色的纸条编出不一样的小船。锻炼他们手脑协调能力、耐心和创造力,激发艺术兴趣。小船寓意“扬帆起航”,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促进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小班全体小船合照

2、昆虫科普:

探秘昆虫世界,发现自然奇迹!我们通过投影仪播放高清昆虫纪录片片段,展示蝴蝶破茧、蚂蚁筑巢等精彩瞬间,设计"昆虫猜猜看"互动环节,用特征描述让孩子们竞猜昆虫种类,增强孩子们的课堂互动性。还让孩子们根据所学知识,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超级昆虫",并分享其想法,在趣味互动中培养自然探索兴趣。用创意突破限制,让科学触手可及。 我们相信,每一颗好奇的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小老师袁秋楠图文并茂讲解昆虫王国

3、食品安全:

"舌尖安全,你我守护!"通过趣味教学帮助孩子们练就"火眼金睛",成为家庭食品安全监督员!我们用实物对比教孩子识别"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学习查看生产日期和SC标志,播放高清纪录片片段,展示变质食品的微生物世界,模拟超市购物,实践"一看二闻三查"选购技巧,破解农村"五毛零食"困局,减少肠胃疾病发生,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改变饮食习惯,建立预防性认知:掌握"保质期计算""储存条件"等实用技能。方寸屏幕播撒安全种子,童心童行守护健康未来!

小老师林颖斌举例讲解食品安全

4、心理健康:

通过动画图片认识喜怒哀乐,学习用颜色和符号记录心情,让孩子们绘制"开心/愤怒/悲伤"表情卡,组成班级"情绪气象站"。将抽象感受转化为具体画作,提升自我认知能力,通过绘画释放压力,作品成为"心灵晴雨表",交换表情卡猜情绪,培养共情能力。光影传递温暖,心灵拥抱阳光。"你的感受很重要,说出来吧!”

小老师邓成鑫随机提问孩子们

04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禁毒教育:法护童心,青春无“毒”

为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的禁毒教育和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认识,提升未成年的法治观念,我队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禁毒教育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两个主题的普法教育。陈运境老师首先为孩子们揭开了毒品伪装成“糖果”“奶茶”的陷阱,孩子们惊呼:“原来毒品离我们这么近!”互动问答环节,少年们踊跃分享学到的拒毒技巧:“不接陌生人零食”“远离不良场所”。最后结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用生动的案例为孩子们讲解了“六大保护”,让孩子们知道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保护我们的铠甲。

小老师陈运境声情并茂地讲解

小老师杨浩瑶讲解结束提问孩子们

05 总结体会:童趣扬帆七日暖,心灯点亮启新程

炎炎夏日,我们筑梦同行队为期七天的义教活动完美收官。七日点滴,皆为养分。我们在诗韵中启蒙,"慈母手中线"唤醒温情;在安全教育里筑牢壁垒,安全知识在互动中牢记心间;彩绘书签、创意绘画、趣味歌唱......欢声笑语如清泉流淌。孩子们感受了团队协作、手工创作带来的无限乐趣,那份纯粹的喜悦正是课外活动的意义。

双向奔赴,满载而归。老师们在备课、授课与组织过程中,更明白了沟通艺术、责任担当与教学相长。他们不再是单向施教者,而是与孩子们共同探索的伙伴。而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被点燃的好奇心,是表达的勇气与团队协作的力量,是学习原来可以如此有趣!

告别时刻,虽依依不舍,但师生们的脸上布满着满足的笑容。活动虽短,但那些被点燃的梦想与知识星火,会继续温暖、照亮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童梦扬帆,成长可见,这趟旅程播撒了热爱的种子,我们期待它生根发芽,未来可期!

合影留念

文字 | 梁悠然 胡秋怡 刘慧玲 吴宇恒 邓成鑫 林晓庆 刘宇涵(筑梦童行队)

图片 | 蔡欣杨 陈运境 国忠文 宋雨浩 余菁 林颖斌 袁秋楠(筑梦童行队)

排版 | 林静思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许洋洋 李萍 姜小飞

终审 | 杨乃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