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至22日,广州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以“智惠乡村·AI赋能乡村支教新模式”为主题,在湛江市雷州市唐家镇元奏村元奏小学开展了第四年的“传承优秀语言文化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教学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依托AI技术打造特色兴趣课堂,把普通话培训融入教学实践,通过兴趣引导与沉浸式教学模式,用语言文字唤醒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切实感受普通话表达的多重魅力,让孩子们在AI赋能的教学模式中培植下语言文化的种子,助力乡村文化育人成果的转化。
队伍介绍
语言文字服务团队是由文学与传媒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师刘勇君老师指导,陈怡芳担任队长,队员有梁育嫦、卢晴、梁炳圣、黄嘉健、卢湘敏、李恺蓉、李嘉玲、曹静雯、蔡灿瑛、王淑婧、钟芷晴、潘小曼、周泽漫、欧贵莹、宋明洋、冯金怡、陈绮健、杨烁儿、罗丹。团队成员分别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会计专业,他们怀持着对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聚焦当地教育生态与文化样貌,通过联合当地爱心社开发特色课程来打造“校地共建”育人品牌,实现实践育人的在地化与融合化发展,是一支实力雄厚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广州南方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全体成员合照
基础课程
为助力元奏小学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语言文字服务团队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主科基础课程,涵盖知识复习、课业辅导等内容,以课本为核心,为学生筑牢学科根基。复习课堂上,教员们借助AI工具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知识学习与趣味游戏结合,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知识复习。从语文拼音、数学计算到英语发音,教员们细致讲解,学生们专注聆听。课业辅导中,教员们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力求将每个知识点剖析透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

教员陈怡芳正为三年级学生讲授语文课

教员李嘉玲正为六年级学生讲授英语课

教员冯金怡正为三年级学生讲授数学课

教员潘小曼正为六年级学生讲授数学课

教员李恺蓉正为四年级学生讲授语文课

教员罗丹正为五年级学生讲授语文课

教员蔡灿瑛正为五年级学生讲授数学课

教员陈绮健正为五年级学生讲授英语课

教员钟芷晴正为三年级学生讲授英语课

教员曹静雯正为四年级学生讲授英语课

教员欧贵莹正为六年级学生讲授语文课

教员黄嘉健正为四年级学生讲授数学课
特色课程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彰显着中国文明的独特魅力。教员们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开展甲骨文教学。陈怡芳、李恺蓉等教员从基础象形字切入,巧妙结合AI工具,以图像化教学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在生动画面中感悟象形文字的奥秘。

教员陈怡芳正在结合甲骨文版本的《西游记》给三年级学生上甲骨文趣味课堂

三年级学生正积极回应关于“日”“月”“山”“火”四字甲骨文的提问

教员杨烁儿正在引导学生用“殷契文渊”和“新甲骨文”程序了解自己姓名的甲骨文
实践环节,李嘉玲教员在开设的甲骨文绘画课中,将学生喜爱的绘画与甲骨文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周泽漫教员在书法课程中融入甲骨文毛笔书法,借助AI模拟甲骨文拓片动态演示,助力学生掌握规范书写技巧,在笔墨间感受汉字文化魅力,提升书法素养与文化自信。宋明洋教员则开展甲骨文创意手工课,将甲骨文与香蕉皮、竹简相联动,通过趣味手工增强学生对甲骨文字的具身体验,在实践中涵养古文字素养,在欢乐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员周泽漫正给学生讲授毛笔相关理论知识

学生正进行甲骨文毛笔书法实践操作

教员宋明洋正为学生讲授以香蕉雕刻甲骨文的相关理论知识

欧贵莹教员的古诗课堂突破传统背诵模式,以“沉浸式体验+深度理解”为核心,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教学中,她结合诗词创作背景,借助AI进行故事讲述、图像展演,丰富古诗词教学形式;在诗句讲解中融入人文地理知识,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解读诗词,拓宽学习的知识域与画面感。此外,她以“花”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实现温故知新。

梁育嫦教员在开设的普通话培训课程中,结合方言特色进行对比,强调普通话学习的意义,鼓励学生学好、讲好普通话。课堂上,她通过趣味联想法帮助学生记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普通话基础理论知识,并引入“发音闯关”游戏,激发学习积极性。课后,她组织学生排练红色情景剧《永远的九岁》,让学生在沉浸式表演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红色革命精神,赓续文化血脉。

教员梁育嫦正为学生讲授普通话相关理论知识

学生正尝试以标准普通话进行发音练习

教员梁育嫦正在跟学生排练情景剧《永远的九岁》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卢晴教员与曹静雯教员选取《黄河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红色合唱作品开展教学。通过AI交互工具降低音乐学习门槛,激发乡村儿童对合唱艺术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先辈的爱国情怀与坚韧精神,在歌声中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教员卢晴正给学生讲授合唱的相关理论知识

教员曹静雯正带领同学们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为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卢湘敏教员与梁炳圣教员在三至六年级开设创意写作课,围绕修辞运用、图文写作、传统节日故事、文章续写等内容展开。教学中他们巧妙结合AI技术,开展AI绘图、AI续写、AI文风对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比不同AI生成的童话、对话和故事作品的风格差异,并选择心仪风格进行模仿,从而打破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具趣味性与科技感。

教员卢湘敏正给学生们讲授

如何运用AI进行创意写作的相关理论知识

潘小曼教员在非遗课堂教学中,除了详细讲解雷州石狗的发展历史,还通过图片展示了各具特色的石狗造型,并借助AI技术让静态石狗“动”起来,让学生感受AI赋能下的雷州非遗文化特色。为使学生了解雷州石狗雕塑制作工艺,教员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用彩色橡皮泥捏制各具特色的石狗作品,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雷州非遗文化魅力,推动雷州石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员潘小曼正给学生讲授雷州石狗的历史渊源

教员潘小曼正引导学生用粘土制作雷州石狗

学生的石狗作品

夏日蝉鸣,烈日当空,离别悄然而至。课堂上学生们专注听讲的场景历历在目,他们用笔墨描绘出这个夏天的绚烂色彩。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元奏小学学生们的暑期课程实践成果。

甲骨文书法作品(一)

甲骨文书法作品(二)

香蕉雕刻甲骨文的作品

竹简书写甲骨文作品(一)

竹简书写甲骨文作品(二)

学生石狗作品合集

学生甲骨文创意手工作品合集
活动心得与总结
问:黄嘉健教员在本次暑期教学实践活动中担任四年级班主任与数学老师,在这两周的任教时间里,有何感受?
答:这段时光,我收获远多于付出,孩子们的笑容便是最美的回报。初到四年级教室,看到孩子们黝黑的脸庞与明亮的眼眸,我便对这份义教班主任工作充满了期待。这些孩子如同山野中的小草,坚韧且渴望阳光,尽管家长外出务工,他们仍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他们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用陪伴填补空缺,用耐心静待成长。此次义教活动让我体会到:班主任不仅是教书者,更是给予学生温暖与力量的人。

在教员们的精心备课与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中,半个月的时光转瞬即逝。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成员们均收获颇丰。指导教师刘勇君表示:“‘百千万工程’并非走过场,而是让大学生真正走进乡村、读懂中国。本次教学活动不仅为孩子们送去知识与欢乐,更让大学生在付出中体会到‘被需要’的价值,他们用青春微光汇聚成照亮乡村教育的暖流。”

全体师生趣味运动会大合影
这是广州南方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与雷州市唐家镇元奏村元奏小学结对服务的第四年,也是参与队员人数最多的一年。该团队将继续以实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文字 | 欧贵莹 陈怡芳(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梁炳圣 卢湘敏 王淑婧 周泽漫 冯金怡(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林静思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许洋洋 刘勇君
终审 | 杨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