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载誉而归!我院参加广州市“英雄花开英雄城·红棉剧说”大赛捧得四项大奖

发布日期:2025-07-29 作者: 阅读:

近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主办,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承办的“英雄花开英雄城”广州市首届“红棉剧说”短剧大赛中,表演大赛共有38个作品入围,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业剧场“边赛边演”。

经过激烈角逐和专业评审,由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师于妍副教授指导的大型红色舞台剧《启明》表现卓越,荣获大学组一等奖、创作奖及个人表演奖。此外,在剧本大赛中,共有66个作品入围决赛,我院作品《飞鸟与鱼》荣获大学组一等奖!

赛事概况:高规格红色文化盛宴

“红棉剧说”短剧大赛是广州市重点打造的高规格红色文化品牌盛事,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革命主题戏剧赛事。大赛首创“边赛边演”模式,构建“短剧孵化+人才培育”双轨机制,赛制设计独特,旨在通过戏剧艺术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青春力量。大赛通过专业评审团严格遴选,从数百部参赛作品中优中选优,最终仅10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入围决赛。这些作品深度挖掘广州厚重的革命历史资源,以创新艺术手法诠释红色精神,展现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高度。大赛不仅为专业院团和高校戏剧人才提供了高水准的竞技舞台,更通过精品剧目的创作演绎,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成为广州传承革命薪火、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文化工程。                                 




创作背景:致敬革命先烈

学院选送的《启明》以20世纪30年代广州"文总"六烈士的革命事迹为原型,通过话剧、歌舞、多媒体等多元艺术手法,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宣传抗日、英勇牺牲的壮烈历史。    

《飞鸟与鱼》则以林觉民《与妻书》为历史原型,通过民国时期青年学子的热血抗争与当代青年的精神对话,展现了跨越时代的家国情怀。  

剧目不仅以深刻的历史还原和震撼的舞台表现打动了评委,更因其鲜明的时代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赢得全场喝彩。

《启明》

《飞鸟与鱼》

参赛历程:匠心铸就精品

从初赛到决赛,《启明》剧组走过了一段精益求精的创作历程。在初赛阶段,团队从全市百余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晋级复赛;复赛期间,根据评委意见对剧本进行了多次精心修改,并优化调整了演员阵容;进入决赛冲刺阶段后,全体成员更是连续一个月开展高强度排练,每天排练时长超过8小时。


在长达半年的创作过程中,剧本团队深入查阅大量史料,多次走访红色基地,力求剧情真实感人;演员们放弃假期休息,反复打磨每一个眼神和动作,生动传递革命者的坚定与热血;舞台设计团队则通过灯光、音效、服装等元素的精心搭配,高度还原历史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正是这种对艺术品质的执着追求,最终成就了《启明》的精彩呈现!

媒体聚焦:社会赞誉如潮


启明》的演出引发强烈反响,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称赞其"以艺术唤醒历史,用青春传承信仰"。现场观众更是感动不已,一位老战士激动表示:"这部剧让我看到了年轻一代对红色精神的深刻理解,先烈们的血没有白流!"

未来展望:传承红色基因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学院创新成果的权威认可,更是对"三头并重""三艺齐举"育人理念实践成效的生动印证。正如舞台剧《启明》与《飞鸟与鱼》的成功经验所示,学院始终致力于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我们以笔头书写文化传承,以口头传播中国故事,以镜头记录时代精神;通过文艺创作涵养人文底蕴,以专业手艺锤炼工匠精神,用现代工艺创新文化表达。这种跨学科、跨专业的协同育人机制,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精品力作。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路径,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传媒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期待更多青年在舞台上感悟历史,在艺术中汲取力量,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英雄精神,代代相传!        

图片

文字 | 紫阳戏剧社

图片 | 紫阳戏剧社

排版 | 苏文静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许洋洋 于妍

终审 | 杨乃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