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非遗系列课堂 | “星辰闪烁 华夏烧箔” 善施学校烧箔画实践课

发布日期:2025-05-27 作者: 阅读:

箔,这一凝聚东方智慧的绝美艺术,以漆为笔,以金箔为墨,在扇面上绘就流动的千年诗篇。从汉代宫廷的仪仗威严,到唐宋文人袖间的风雅点缀,再到明清外销欧洲的惊艳亮相,金箔始终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瑰丽与匠心。

善施学校

五月的从化,天朗气清,阳光如金粉般洒满善施学校。5月20日和5月27日,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成员们在 带队老师温裕华老师和领队李恺蓉同学的带领下前往善施学校,开展了非遗金箔的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本次课程由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梁育嫦同学担任授课老师。微风拂过树梢,湛蓝的天空仿佛为这场文化之旅铺开了一幅天然画布,等待童心与古老技艺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课堂现场

“何为金箔画?”梁育嫦老师的问题一抛出,同学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PPT上,金箔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金箔的制作工艺,像一幕幕历史动画在眼前展开。

课堂现场

当讲到金箔制作的工艺时,同学们忍不住模仿起贴金箔的手势。随后,梁育嫦老师讲解了金箔制作的配色要诀,以深色为主基调,搭配一到两种辅色,通过巧妙的色彩组合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扇面纹路。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满心期待下一节的实践课堂。

课堂现场

在实践课堂,梁育嫦老师首先给同学们回顾了金箔的制作步骤,在小助手的帮助下,同学们开始了期待许久的实践环节。同学们手持黑色卡纸,屏息凝神,用铅笔勾画轮廓,再用胶水描边,然后将箔片贴在画纸上,最后用刷子轻轻扫去多余的箔片。教室里洋溢着创作的喜悦,金箔翻动间,仿佛无数个小小的艺术世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课堂现场

烧箔非遗课渐渐接近尾声,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着亲手制作的金箔画,教室里洋溢着惊叹和赞美声。每一幅烧箔画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品,展现了同学们的创意和对非遗艺术的热爱。通过这次课程,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烧箔画的基本制作技巧,还能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微风拂过树梢,湛蓝的天空仿佛为这场文化之旅铺开了一幅天然画布,等待童心与古老技艺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合影留念

小老师有话说

 能够担任本次非遗课的授课老师,我感到非常开心。与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不同,非遗理论课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陌生的领域。因此,为了更好地给同学们讲授烧箔画的非遗文化知识,我提前上网查询更多与金箔画有关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更加理解了“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课堂上,当我看到同学们眼睛里面充满了对非遗文化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时,我便觉得之前付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当我在实践课提问同学们上节课的知识点时,他们能够迅速回答出正确答案,这让我觉得非常开心。这种喜悦不仅来自佩服他们的记忆力,同时还是来自对我教学的一个肯定。

除此之外,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十分厉害。他们做的每一幅烧箔画都体现了他们的自我审美和独特构思。

希望未来的我能够继续再接再厉!能够为孩子们讲授更多的非遗文件知识,让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颗种子深埋在每一位同学的心底!

文字 | 宋明洋(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黄柯(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林静思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周凤玲 温裕华 杨乃杰 陈节

终审 | 杨乃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