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非遗系列课堂 | 带你邂逅甲骨,书写古文魅力

发布日期:2025-05-23 作者: 阅读:

一枚骨甲,一方契文,以毛笔为刀锋,以宣纸为底稿,在方寸之间绽放墨韵芬芳。5月16日与23日,广州南方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成员们在单涵滪老师的带领下,带着“甲骨文书法”课堂走进流溪小学。本次课程由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单涵滪老师担任主讲,在单涵滪老师的带领下,与同学们一同走进3000年前的甲骨文世界,领略甲骨文的独特魅力。

理论课堂

课堂讲解

课堂上,单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许多“神秘符号”——有的如小鱼摆尾,有的似房子冒烟,还有的像人在树下休息……这些“符号”竟藏着汉字的童年!它们正是甲骨文,是我们汉字最初的“童年模样。

课堂讲解

单老师还通过生动有趣的甲骨文动漫视频,向同学们展示甲骨文“平易浅近”的一面。“春雨如油”动画以可爱形象生动揭示“雨”“水”“冰”等字的造字原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仿佛触摸到了甲骨文背后的文化智慧。甲骨文版“西游记”则以趣味方式演绎经典,角色和植物造型的甲骨文引得同学们阵阵欢笑,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了对甲骨文的理解。在课堂问答与猜字小游戏中,同学们脑洞大开,争相解读甲骨文的象形密码,并分享自己对“家”“鱼”等字的创意联想,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课堂讲解

课程尾声,单老师向同学们预告了即将开展的甲骨文书法实践课,鼓励同学们在书写中感受甲骨文跃然纸上的魅力。这场穿越千年的文字之旅,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甲骨文的古朴魅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用笔墨对话祖先”的文化种子。

课堂讲解

实践课堂

“同学们请看,这些刻在龟甲上的神秘符号,就是我们上节理论课提到的甲骨文。”课程伊始,单老师指着黑板上的甲骨文拓片图片,带着同学们重温甲骨文的造字奥秘。同学们望着桌上的宣纸和毛笔,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一场穿越千年的书写之旅就此开启!

课堂讲解

在实践环节中,每位同学都收到了小助手10个甲骨文贴纸。随着单老师宣布书写开始,教室里响起宣纸展开的簌簌声,同学们兴奋地提笔蘸墨,认真地对照甲骨文进行临摹。

学生练习过程

随着练习的深入,同学们的笔触逐渐渐显章法。单老师穿行于课桌间逐一指导,适时调整同学们的握笔姿势与运笔节奏。待同学们掌握基础笔法后,单老师将练习升级为用带格线的黄色宣纸来书写,通过规范化的格式来强化学生们的书写精度。

老师逐一指导过程

宣纸铺展,墨香轻漾。单老师执笔示范,学生凝神细观。笔锋提按间,那笔尖仿佛在纸上轻盈起舞。写“家”字,檐角烟囱似有炊烟袅袅;书“春”字,草字头如见新芽初绽。小助手们同步指导,精准点拨,此刻教室里墨香氤氲,笔尖与宣纸的摩擦声编织成独特的文化韵律。

实践过程

字古老,笔尖拿,甲骨书法乐趣佳。

先认形,后摹画,龟甲兽骨写神话。

墨汁点点轻轻蘸,笔锋稳稳纸上爬

横竖弯折有力量,象形文字手中抓。

轻轻吹干别滴答,贴纸一粘笑哈哈。

千年密码我传承,活化石上绽新花!

学生实践过程

下课铃响起时,课桌上铺满了“甲骨文小画卷”,同学们都各自完成了一幅属于自己的甲骨文书法作品。虽然字迹还有点稚拙,但每个字里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单老师举起几幅作品,笑着说道:“这些变化多样的线条,可是3000年前祖先的智慧在跳动呢,期待下一次与同学们见面。”

学生作品

在这节非遗书法课堂里,同学们不仅体验到了书写甲骨文的乐趣,更让他们在横竖撇捺间感悟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在未来的日子里,愿同学们以笔墨为舟,书写自己灿烂的人生

课程合影

文字 | 卢晴(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刘雨薇 朱淑愉(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林静思

执行编辑 | 林静思 林雅漪 黄健聪

责任编辑 | 周凤玲 单涵滪 杨乃杰 陈节

终审 | 杨乃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