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访

教师简介▶ 教师风采▼

最新更新

“为师者,惟匠心以致远” | 文学与传媒学院整体科研情况专访—对话李克和副院长、林玉洁博士

发布日期:2024-08-24 作者: 阅读:

近年来,我院教师在各类专业赛事中斩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如在2020年广东省文化素质教指委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比中,我院陈珂老师的《新闻写作课程思政设计》、张晓丹老师的《<新媒体节目策划与编导>课程思政案例》均获得了二等奖;此外,陈珂老师还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2021年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在学术论文方面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游鸽曾带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同学获得全国高校微信小程序开发大赛华南赛区二等奖四项,华南赛区三等奖两项,并申请软件著作权6项;目前主持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

为了解我院教师科研情况,促进我院教学与科研的进步发展,我们对李克和副院长林玉洁博士进行了一次专访。

李克和教授

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林玉洁博士

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

负责我院的教师科研工作

01 科研态势整体向好 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我院目前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三个专业,共53名专业教师。院长助理林玉洁博士表示,不管从教师学历还是整体的师资结构看,我院教师队伍都有着较强的实力,这也为我院的科研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最近几年学院的整体情况上看,教师申请成功的项目、发表的重要论文数量逐年增多,体现了我院的科研学术创新水平有着显著提高。由于专业不同,每个老师的钻研领域各异,中青年老师们都在自己精通的方向上潜心钻研,有着较强综合实力,展现了教师们扎实的科研基础,助力了学院高质量发展。

在评价学院质量的标准上,科研实力是一项重点考察内容,强大的科研实力代表了学院在某一个学科上的发展程度。李克和副院长认为科研性水平体现在两点:一是课题,能不能拿到高层次的课题。最高层次的是国家社科、教育部等课题,我院青年教师已接到好几项省社科院的课题并获得一批教育系列的课题。二是论文和著作,发表一篇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是每个学校都为之追求的。现我院教师科研状况良好,不仅能拿课题,也能发表高水平论文,并且出版相关学术著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势头,为后期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李克和副院长还表示,青年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研究方向,在自身擅长的领域上多尝试申报课题,提升科研能力。青年教师有了课题就有了目标,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既能锻炼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也能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让青年教师得到全面性发展。能够成功拿到研究课题不仅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的一种激励和肯定,也会激起教师的科研信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科研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正如达芬奇所说:“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我院有一批博士正在做这样的科研尝试,他们从校级课题开始到争取教育厅的课题,再到省级课题,一步步向前迈进,取得重大成绩。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科研势头较好,能拿到一些省级的课题;最近几年新闻学也有了很好的起势,教师能连续在高档次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同时,李克和副院长也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游鸽老师最近大量产出的科研成果表示肯定,他认为这在年轻教师中是非常突出的:“在学术界论文有一个排序,游鸽老师能达到的这个层次就是我们能达到的最高层次,这是实属不易的,号召老师们多向游鸽老师指点与请教,以此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李克和教授在接受采访

李克和教授在接受采访

02 教学、科研、行政,“三管”齐下,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后续力量,是学校师资建设的关键所在,更是直接关系到学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质量。我校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上注重任人为贤,量才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赢得教育竞争的主动权,真正做到有效利用好青年教师这个“活资源”。

我院目前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我校以教学为主,与教学科研型的学校不同,青年教师承担了大量教学任务,做到了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为了能有效培养青年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用自身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采取了两种有力措施:第一种是在招聘青年教师时,学校领导做到严格把关,重点考察青年教师的学术经历和毕业院校。而我院青年教师大部分为985、211院校的毕业生,青年教师入职后,学校会安排指导老师,继而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第二种听课。学校和学院会举办各种讲座、培训,青年教师主动参与其中,教学督导、学院领导、专家都会深入课堂去听青年教师授课情况,并根据实际表现给予意见和建议,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教学水平是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体现,如何提升教学水平值得思考。我院的青年教师的由于前期工作做得扎实,能够很快地适应教学工作,并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李克和副院长作为中文系教师曾到新闻学专业的教师课堂听课,当他处于与学生同等的角色时,能更加直观了解到听完此堂课是否有收获,并了解到青年教师备课是否充分、逻辑表达是否清晰、举例的事迹是否恰当,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堂课听下来,李克和副院长说:“新闻学专业教师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兼顾了课堂的生动性,值得其他老师借鉴。而其他一些青年教师的课堂也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在大部分的高校中,他们与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相比都称得上是优秀的。”

其次是科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学术研究。若没有学术成果,就会成为“搬运工”去搬运别人的知识,而不能创造知识。学术研究是一个敢于创造知识的过程,学院很重视青年教师这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院严格把关入职教师的学位,入职教师需具备博士学位的条件,其代表着某种专业知识与见证,在科研方面也受过严格的训练,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科研素质,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于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发表论文,鼓励他们争取各类课题,在人员、环境、经费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作为学院的资深教师,他们都自发、自觉地在申请课题、撰写论文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实际帮助,只要青年教师主动请教,老教师都会提出中肯意见,并对质量进行把关。此外,老教师会与青年教师共同参与课题,让青年教师当课题负责人,他们自己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由于青年教师研究领域的不同,在科研的路上也会遇到不同困难。比如林玉洁博士从事古代文学方向研究,是比较传统的路数,但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求科研和应用性相结合,注重人才培养方面和实践紧密联系。包括现在提倡的新文科建设,都是跨学科的结合运用;现在流行的Ar和Vr等大数据尽可能要和传统学科结合。为此,林玉洁博士建议教师在申请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不断地去学习探索。

最后是行政。一位优秀的老师是需要全面发展的,这样才可落实好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教师不仅要有教学能力、科研实力,丰厚的学识,还要有较强的行政能力。行政能力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管理能力;二是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能力。一个好的行政人员,应具备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一个老师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即擅于与同事、学生沟通,学生会在耳濡目染中受益,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为毕业后踏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所以我院在行政方面给青年教师创造了大量机会。在行政岗位上,比如有林玉洁老师、杨萍老师、张晓丹老师,都是很年轻的老师,他们在行政岗位上得到一定的锻炼,则待人接物将更顺利,人格更完善,能够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与行政工作。

03 科研促进教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这个帮助太直接了!”当问到青年教师科研成果对其教学的帮助时李克和副院长感叹道。青年教师的研究成果代表着他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的前提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才可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力。有利于拓宽论文的研究深度,继而发表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在写论文时,青年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做到让每篇论文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与紧密结合,这也是间接性对单篇论文的补充和深挖,当这样的系列论文发表以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开一门选修课,这不仅能体现教师的综合实力,也能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与科研素质。青年教师和学生年龄较相近,可有效有力有针对性的做好与学生沟通,直接给学生心目中树立了榜样的形象,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今后学习道路中如何做好学术研究。此外,科研成果也可运用到教学中,让科研促进教学的发展,使教学的工作做得更完善更全面。则需青年教师在做科研的时候一方面关心学术动态,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信息,使这些前沿信息及时传播给学生。另一方面,在做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开拓视野,增强科研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受益。

林玉洁博士对此也持同样的观点,老师的科研项目每年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属于科研型,第二属于教研型。一类就是属于科研型的项目,她说到最近公布的广东省哲社科项目,我校共获得了四项,我院得到其中两项。其中鞠老师拿到“六朝诗律与中古音韵研究”这个项目,他在课堂中讲授有关魏晋文学内容时可把最新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心得在课堂的文学史教学过程中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好的课堂应是引入一些前沿的东西,做到与时俱进,才可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吸引学生眼球,以此展现教师深厚的知识底蕴。所以科研类的项目也可以反哺课堂。教研型的项目如一些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这类项目是打破传统的课堂去尝试改革,并使用一些信息化、现代化的手法,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比如学生现在用的学习通APP,都算改革的一种方式,这对教学有直接的帮助。

林玉洁老师在接受采访

林玉洁老师在接受采访

04 关注教师个人成长,助力教师成为学术骨干

内驱力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内因,也是主因,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那么要想让青年教师持续成长,必须努力创建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氛围,为青年教师提供“自我培养”的精神条件与物质条件,激发青年教师成长的内驱力,促使他们主动成长。而我院也一直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李克和院长说道:“一方面继续引进青年教师,另一方面让已经引进的青年教师安心教学,给青年教师更多关怀,包括政治与生活方面,学院努力营造优良的氛围让青年教师能够心情舒畅的工作,找到家的感觉,在集体中感觉到温暖的同时对集体产生感情。我们也一直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经济环境,让民办大学的青年教师得到更多实惠。”

希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尽快成为学术骨干。这也是学院对青年教师的期望。李克和副院长谈到了一个国家政策“千百十工程”,旨在全省高等学校分期分批、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培养1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大师(也称国家级培养对象),100名左右在某学科领域具有开创性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也称省级培养对象)和1000名左右在学科研究上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也称校级培养对象)。如果能进入这个千百十工程,我校以后的学术前景会非常可观。现走进千百十工程的青年教师数量的数量还是较少,需要有待提高。而我们在国家级和省级的课题上面,有一部分是作为青年项目,专门提供给青年教师,符合35岁以下条件的青年教师才可申报,此外,青年教师可以申请别的竞争课题,也可以竞争专门属于青年的课题。学院做好了给他们指好路子、架梯子、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的工作,帮助他们深深地扎根,一旦发现某些老师具有科研潜质,会做到教师分流,这些教师就会成为教学科研型或者教学教研型的教师,并减少教学科研型老师的课时量,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从事科研,更多、更快地产出成果,成为学术骨干,早日成为学院的台柱子。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