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16时,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升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博学大讲堂2025年第1期(总101期)特邀请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胡传吉教授,以《文学的绘画:丰子恺的漫画与“美的心境”》为主题进行分享。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孙立教授、副院长游鸽博士,中国语言文学系张轶男老师、刘雪松老师、刘睿芝老师,新闻与传播系李娜老师,党总支副书记兼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杨乃杰老师,团委书记陈节老师,教学秘书陈贝贝老师,辅导员许洋洋老师等莅临现场。

合影留念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孙立院长为胡传吉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以“标签”为切入点,用“才女””学者”“画家”三个定位高度概括了胡传吉教授的多元特质。首先,孙立院长将胡教授称为“才女”。胡教授有着丰富且独特的经历。她曾以记者身份任职于南方都市报,深耕社会文化领域,产出诸多优质文章;还举办过个人画展,展现其艺术才华,此后攻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其次,孙院长将胡教授定义为“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胡教授打破学科界限,在文学、文化、艺术等多领域进行跨界研究,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批评风格。与常规聚焦式研究不同,她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广泛涉猎,为学术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最后,孙院长强调了胡教授“画家”的身份。胡教授的水墨漫画极具特色,其作品兼具神似与童趣。不仅体现出深厚的绘画功底,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审美。通过这三个定位,孙院长全面且生动地呈现了胡传吉教授在不同领域的突出表现与独特风采。

孙立院长发言
一:水墨绘五相,笔端藏至情
胡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丰子恺先生将文人画简化为“文学的绘画”,以此强调绘画与文学之间紧密的联系。其漫画主要可分为护生相、儿童相、社会相、自然相、都市相这五类,胡教授对每一类都进行了详细讲解。

胡传吉教授讲座现场
在护生相方面,丰子恺先生出版过《护生画集》,这部画集充分展现了他的慈悲之心。通过一幅幅画作,能深切感受到他对世间万物的关怀与尊重。
谈及儿童相,胡教授展示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从画中儿童的肢体动作到面部表情的刻画,胡教授指出,丰子恺先生仅用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刻画出儿童的稚嫩之态。这种简笔画的表现方式,让孩子们的天真烂漫跃然纸上,也让大家深刻领悟到丰子恺先生在描绘儿童形象时独特的艺术技巧。

丰子恺儿童相画作
对于社会相,胡教授介绍道,丰子恺先生擅长运用黑白对照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神态和展现现实生活。他下笔大胆、画风富有想象力。在他的作品中,各种动物经常出现,并且他借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省略动物头部的细致描绘,而着重刻画身体部分,以此达到神似的意境。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感受到即便生活忙碌艰辛,但只要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美好,生活就能充满温暖和意义。

丰子恺社会相画作
胡教授认为,自然相是丰子恺先生漫画中与中华传统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丰子恺先生在创作彩色漫画时,为了体会月亮的颜色变化,他甚至会花一晚上的时间望月观察。胡教授感慨绘画如同人生,生命的体验就如同笔墨落在宣纸之上,一旦落笔便无法更改,我们只能用心去体验,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生命的独特记忆。

丰子恺自然相画作
二:五相绘尘俗,三心映善情
若说五相是对人间趣事的勾勒,那“三心”则是世间情的映照。胡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丰子恺先生的“三心”,即“美的心境”“同情心的发展”“赤子之心与美的滋味”。
美的心境,即“看见”并“做到”。胡教授认为在丰子恺先生观念中,人的身体器官与美的心境和感情的运用紧密相关。例如嘴巴虽能通过进食滋养肉体,但在艺术和文学领域,其感觉层次相对较低。而眼睛则不同,“先要知道眼睛的脾气”,即重视其的艺术用法。正如胡教授所言“眼睛的构图决定了你生活的构图,生活的构图决定了你生命的构图。”耳朵在感受音乐时,需摒弃声音的表象,深入体会声音内在的情感。通过合理运用各感官并正确引导感情,人们才能更好地达到美的心境。
胡教授通过展示丰子恺先生不同绘画风格的作品,讲解了“同情心”对其作品的重要影响。同情心的发展,体现在绘画题材的开放上。丰子恺先生突破传统,将不同阶层的生活纳入绘画题材,展现人间百态,这正是他同情心的体现。同时,“同情心”也体现在“文言画”向“现代画”的转变中,他强调艺术家应具备同情心,提出“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推动了其作品风格的演变,使其绘画更具人文关怀。
胡教授认为,赤子之心与“美的滋味”这个观念,大多围绕着人在孩童时期所具备的品质展开。丰子恺先生曾说“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在他看来,儿童纯真无邪,这种特质正是艺术创作所需要的纯粹。而“最富同情心”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善良与纯真。也正因如此,儿童的世界充满了纯粹而又美好的情感体验,与“美的滋味”无比的契合。

胡传吉教授讲座现场
二:妙笔绘生活,丹心传热爱
随后,胡教授还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以有趣且简洁的方式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运用简洁的水墨线条精准地勾勒出每幅画的立意。分享完作品后,胡教授结合自身经历,鼓励在场听众:“学习使我快乐”。

胡传吉教授作品《在一起》

讲座临近尾声,孙院长发表感言。他提到,通过此次讲座,对丰子恺先生有了更感性的认知。孙院长回忆,多年前文传学院文学杂志《文荃》设计封面时,有学生从丰子恺画作中汲取创作灵感,虽作品有不足,却也彰显了丰子恺画作的影响力。孙院长高度评价胡教授对丰子恺画作美学内涵的剖析,尤其是人体感官在审美中的作用,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他对胡教授绘画作品高度赞扬,认为其作品充满拙趣和萌趣,有独特的魅力。

合影留念
本期博学大讲堂圆满落幕,令人意犹未尽。胡教授深入解读了丰子恺漫画的分类与美学观念,让我们领略到其作品中蕴含的童真、对社会的洞察以及与自然的联结。我们不仅对丰子恺漫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从胡教授的创作经历中获得启发,懂得坚持学习能带来快乐。希望大家带着这份收获,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艺术滋养心灵。
文字 | 陈芷瑜
图片 | 陈毅轩、网络
排版 | 林静思
执行编辑 |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许洋洋
终审 | 杨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