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同学们在石巧如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从化区流溪小学,开展本周的古诗词系列课程。本次课程的小老师是来自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廖翊博同学,我们将在小廖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诗歌《观刈麦》,一同走进白居易对当地百姓劳动艰苦、生活贫困的所观所感。

课堂伊始,小廖老师引用李绅的《悯农》作为导入。借此情景,小廖老师向同学们提问:为何农夫在辛苦耕耘一整年之后仍然会饿死?同学们十分积极地回答,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劳作不易,更因为对上层阶级的剥削。

接着进入到诗歌《观刈麦》的学习当中,小廖老师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娓娓道来:是白居易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本就关心民生的白居易在刚当上陕西县尉目睹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后,忍不住写下了这首《观刈麦》。

在讲解《观刈麦》时,小廖老师重点带领同学们走进古代劳动人民的夏日劳作之苦。天气如此炎热,即使他们早已筋疲力尽,却仍旧希望白天能长一些,好争取粮食早日入仓。这不禁让人想到《卖炭翁》中的老人企盼天寒,好多卖一些炭,一冷一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因为缴租纳税而被迫卖掉家里所有田地的老妇人,只能在收割后的麦地捡遗留下来的麦穗充饥。这是何等的悲哀与无奈啊!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小廖老师对本课进行小结:诗的末尾,是诗人深刻的自我反思。诗人由农民的艰辛生活联想到自己的安逸舒适,他在看到农民的疾苦后,反观自身,不禁感到惭愧。他不仅仅是在描述,更是在控诉,控诉那沉重的赋税,控诉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百姓的压榨。 可以说,《观刈麦》不仅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在这首诗中可谓是显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诗人白居易的人格魅力所在:作为上层官员,却能够真正体察民情,心怀悲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便是对白居易一生最好的总结。

小老师心得
大家好,我是来自22级汉语言文学的廖翊博。古诗词课堂已经进行了两个学期,十分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为孩子们讲解古诗词。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谢一直支持我的老师和朋友们,还有在义教中遇到的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愿你们今后眼中有星河闪烁,心中有山海广阔,以梦为马,勇往直前。每个人都如星辰般闪耀,希望你们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所谓人者,皆为星辰。”

文字 | 廖翊博(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陈杏倩(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陈杏倩(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整理 | 廖诗敏
执行编辑 |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周凤玲 石巧如 杨乃杰 陈节
终审 | 杨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