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的诗不全是天真烂漫,有的还浓烈地表达着家国情怀,忧国伤时,抒发自身壮志难酬的感慨,字字含意,句句含情,引人共鸣。9月30日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同学在刘涵玉老师的带领下,抵达善施学校,开展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古诗词课堂。
本次的小老师是来自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莫江华同学。这节课由他带领同学们一同学习诗歌《登金陵凤凰台》,一起感受李白笔下的忧与愁。课前,小莫老师抛出问题,询问同学们:“结合所学李白诗歌,你觉得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话音刚落,同学们积极举手,纷纷回答,认为李白是天真烂漫的、豪爽的……通过这一互动,小莫老师引导同学们认识李白忧国忧民的形象,随后正式进入古诗词课堂。
课堂伊始,小莫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并播放相关视频进一步引导理解。《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仅存的几首律诗之一,全诗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与感时伤怀之情。接着,他带领同学们朗读本诗,并学习其中的多音字和生字。
接下来,小莫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并结合课室所挂的画作,为同学们讲解诗歌大意。他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为同学们解构诗中意象,帮助大家理解诗歌主旨。首联和颔联怀古,通过凤凰、江、花草、幽径、衣冠、古丘等意象,将凄凉冷落之景与吊古伤今之情自然融为一体,隐喻诗人被排挤打击后的悲凉心情。颈联和尾联则从远景落笔,以三山迷蒙、二水分流、浮云蔽日之景,曲折而形象地揭示奸佞当道、排挤贤能的黑暗现实。结句以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遭受排挤后的愤懑之情和等待出仕的进取之心。同时,小莫老师还为同学们科普了尾联中所用的“借代”修辞手法,帮助他们积累修辞知识。
在课程最后,小莫老师为同学们理清全诗的段落层次与感情主旨,并在同学们的有感情朗读中结束了本节课。此次古诗词课堂,小莫老师带领同学们认识了一个感时伤怀、壮志未酬的李白形象,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了李白,同时有效增加了他们的诗词储备量。
文字 | 莫江华(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刘雨薇 高伟杰(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彭怡洁(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整理 | 马晓晴
执行编辑 |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周凤玲 刘涵玉 杨乃杰 陈节
终审 | 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