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同学们在指导教师周凤玲老师与刘勇君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从化区流溪小学,开展了一节兴趣盎然的非遗课堂。
课程伊始,流溪小学副校长及学校老师为本次非遗系列课堂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开班仪式。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们一同开启了本学期的第一堂非遗课堂。
在本次非遗系列课堂中,流溪小学的小朋友迎来了一位新的“小老师”,这位“小老师”是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黄思婷同学。今天让我们跟随小黄老师一起走进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探寻漆扇的奥秘与风华吧!
小黄老师用“同学们了解什么叫非遗吗?那非遗包括哪些内容呢?”的问题作为引入,向小朋友介绍了非遗的内容,随后播放了一段音乐视频让小朋友们仔细的数数视频中所提到的非遗,引出今天的课程主题—非遗漆扇。
小黄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何为漆扇、以及“漆”与“扇”的历史故事,并带领着同学们开启东汉、唐代、清代、近代四段时期的时空之旅,在故事中学习漆扇的发展历程。
随后,小黄老师问道“同学们想不想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漆扇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想!”带着期待,小黄老师向小朋友们讲解了制作漆扇的材料与步骤,并引导同学们发挥想象,品味不同配色漆扇中蕴含的独特韵味,同学们在小黄老师的的带领下,分别从不同的漆扇中看到了 “大海”“蓝天”“绿水”和“青山”等各种各样的景象。
课堂逐渐接近尾声,小黄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玩起了“看图猜非遗”小游戏,同学们踊跃举手抢答,在乐趣中体会非遗文化的魅力。本次非遗课程就在小朋友们精神饱满、气氛活跃的小游戏中结束了。
此次的非遗系列课程,犹如一扇通往古老的神秘之门,为小朋友们展开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不仅能让同学们领略了“非”同“遗”般的文化底蕴与魅力,更让他们得以亲手触摸历史的脉搏,聆听古老技艺的低语。非遗漆扇,传统工艺的现代演绎,轻握非遗漆扇,扇动的不只是风,更是千年的文化与艺术。
文字 | 黄思婷(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罗丹(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袁智玲(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整理 | 陈晓盈
执行编辑 |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周凤玲 杨乃杰 陈节
终审 | 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