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晚7点,我院实践课程展演“万家灯火——中国‘家·族’文化展演”在新综合楼大礼堂隆重举行。
校党委书记李建超、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唐燕、校财务总监刘振宏、学院办公室主任蒋玮、校园管理工作部部长朱文山、学生工作部部长聂琼、保卫部部长史裔、学院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佳、继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代燕飞、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团委副书记程爱民、我院院长孙立教授和副院长李克和教授出席了本次活动。此次展演还受到从化区的高度关注,从化文联副主席郑巍、从化作协主席刘向阳、作协常务副主席叶卫国和文联作协秘书长李芬芳光临现场,与我校学子一同享受这场具有家国情怀的文化盛宴。
本次晚会由“鹤鸣于室”“诗礼传家”和“家国春秋”三个篇章组成。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创意改编,以舞蹈、话剧、歌曲、小品、朗诵等丰富的舞台形式来诠释“家”的含义。
唐燕副书记、副院长首先上台发表致辞。她表示本次活动是我院独特的文化实践展演,是我院“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我院的各类实践活动凝聚了师生对文传的“家”情怀,这为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为我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民办高校贡献了力量。
《一家人》
家是什么?是游子的避风港,也是照亮行人的一盏明灯。由15级新闻学2班、16级新闻学1班的同学带来的《一家人》拉开了晚会的序幕,舞者身着蒙古的特色服饰,伴着悠扬绵长的马头琴声,用奔放豪迈的舞姿向大家展示了蒙古人民的勤劳淳朴以及蒙古家族的团结与和谐。
《谁最重要》
“妈妈、女朋友和哥们儿同时掉水里先救谁?”这个难题困扰着南伶戏剧团的四个女生,在她们一次次令人捧腹大笑的对话中,我们明白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但亲情、友情、爱情三者同等珍贵,没有先后之分,是必不可少的。
《安和桥》
而一座北京城,叙述了多少有关家的故事呢?每个人都有“家”的记忆,好似城北的安和桥,记录着无数老北京人数不清的记忆。“让我再看你一遍,从南到北,像是被五环路蒙住了双眼。”在民谣《安和桥》的伴奏下,三位舞者身着白衣黑裤,用刚柔并济的舞姿追忆着梦中的安和桥,勾起观众们记忆中家乡的剪影。
《最初的美好》
记忆中,童年的味道最让人难以忘怀了。回忆往事,最让你记忆深刻的是童年的纸飞机,还是课桌上那道不能越过的“三八线”?当年的故事越来越远,而一曲《最初的美好》带领大家回到了汪曾祺先生笔下有水、有蟋蟀、还有咸鸭蛋的童年美好时光。
《乘龙怪婿》
有人说,家就是父母日日的唠叨叮嘱。在小品《乘龙怪婿》中,紫阳戏剧社生动地上演了一场“当女婿遇上强势母亲”的故事,本是母亲不待见女儿带回来的男朋友,但一句“你还记得三年前大明湖畔救过的妇女吗?”令故事神转折,又让人爆笑不已。强势母亲接待未来女婿的表现,虽然有些咄咄逼人,背后却是对女儿深深的爱,体现出父母对子女们的疼爱与包容。
诗礼传家
《外婆》
在你心中,外婆是怎样的人?想到外婆时,脑海里浮现的是与她大手牵小手的场景,还是她戴着老花眼镜帮你缝补衣服的时候?文传合唱团的《外婆》通过小剧场、钢琴伴奏以及合唱的表演形式勾起了大家对外婆的回忆,那一声声的“外婆”也牵动着我们对依恋外婆的心。或许在记忆的深处,你也想为熟睡的外婆悄悄地盖上一件衣服,给她带来小小的温暖。
《剪纸姑娘》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也是家的情感依托、族的人文延续。丽影舞蹈队的《剪纸姑娘》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作为舞蹈元素,选用红色和白色搭配舞者的服饰,剪纸姑娘们的一颦一笑灵活动人,在视觉上给观众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书函传薪》
一封家书,是情感的表达,留下的是传承的故事。金唛司仪队带来的朗诵《书函传薪》,以医生、警察和工人子女的角度朗诵了三封书信,真实地呈现医生、警察和工人家庭的画面,当医者面对自己躺在病床上的家人,当警察面对被穷凶极恶的歹徒劫持的女儿,当普通工人面对在冰冷河水中挣扎的落水者,他们会怎么做?他们或常年忙碌,或家庭贫苦,甚至常常有生命危险,但他们愿意用尽力量去守护别人的家庭,在儿女们看来,父母是最伟大的。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了?是悄悄爬到父母脸上长成皱纹,还是变成了每年体检长高的厘米数?《时间都去哪儿了》是作词者看到母亲“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这种对时间不知不觉流逝的感触。15级新闻3班、16级汉语言2班、17级新闻2班的表演者以舞蹈的形式感叹时间流逝,希望大家珍惜时间,多陪伴家人。
《和父母照张相》
薄薄相纸,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也记录了每个家庭的故事。17级汉语言3班、汉语言5班、新闻3班和新闻4班的同学与魅声歌唱队一起呈现了歌伴舞《和父母照张相》。时光长河静静流淌,子女终究长大,父母也会双鬓发白,但我们终究无法忘怀家中的温暖。
家国春秋
《高家旧事》
紫阳戏剧社带来的话剧《高家旧事》改编于巴金的《家》的经典片段,带领观众重回民国时期,从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与封建体制的斗争中,展示在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落后挨打的形势下寻求国家自强、人民自立、民族文明的时期青年一代的努力。
《客从何处来》
《大地之歌》
《客从何处来》,曲风悠扬婉转,鼓乐齐鸣,“客从何处来,客往何处去。转身即是远方,前路亦是故乡。”奏出远方离家的人们对家的想念。舞蹈《从军行》,以街舞的形式展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为国奋战的忠孝节义。大气恢弘,气势震撼。而魅声歌唱队的演唱和乐器演奏《大地之歌》呼吁人们不仅要关注小家,更要守护我们生活的大家园——大地。
《朝阳沟》
在晚会中,我院孙立院长和罗希老师用河南方言上演了豫剧《朝阳沟》选段《前腿弓后腿蹬》。孙院长和罗希老师的精彩演绎将晚会推向了高潮,观众连连喝彩。
《相亲相爱》
由我院学子以我院各位老师为素材作词的改编版《童年》结束之后,我院师生共同表演的《相亲相爱》以歌舞展现了我院师生相亲相爱团结一心的面貌,展演在高昂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我院的实践课程展演体现了我院“以生为本,实践育人”的理念,有利于培养我院学子向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面广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目标前进。未来,我院将继续坚持实践育人,为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