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古诗词系列课堂 | 动静之间,品读王维的盛唐豪情

发布日期:2025-04-27 作者: 阅读:

4月27日下午,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同学们在石巧如老师的带领下,带着一卷诗笺走进从化区流溪小学,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古诗词课堂。

本节课的小老师是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2022级汉语言专升本1班的陈怡芳同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陈老师的步伐,品读王维的诗句,走进盛唐的辽阔原野。

这堂课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狩猎之旅。陈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猎豹捕食的视频,镜头中猎豹的迅猛与精准,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当画面定格在猎豹扑向猎物的瞬间,同学们震撼不已。那么,王维笔下的《观猎》到底有多精彩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王维,这位被后世尊为“诗佛”的唐代诗人,青年时期也曾意气风发。课堂伊始,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他的形象——不仅是山水田园的隐士,更是笔下能挥洒豪情的诗人。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气象,使王维的《观猎》字句间充盈着昂扬之气。诵读诗篇时,教室里仿佛回荡起弓弦的铮鸣,风声呼啸而过,将军策马奔腾的身影跃然眼前。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小陈老师逐句解析时,特别提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妙处。风声与弓鸣交织,如同电影的悬念开场,瞬间带入肃杀的狩猎氛围。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一句,则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枯草衬托出猎鹰锐利的目光,融雪后的马蹄轻盈地踏过旷野,如行云流水般飘逸。

随着诗句的推进,课堂仿佛化作一幅动态画卷。“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的疾驰,引得同学们齐声朗读时加快了语速,仿佛亲历猎骑卷过长安城外的风尘。小陈老师顺势引出汉代名将周亚夫的典故,细柳营的严明军纪与诗中将军的飒爽英姿相呼应。而当尾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响起时,教室顿时安静下来——狩猎的激烈与暮云的苍茫形成鲜明对比,这“动”与“静”的交织中,藏着盛唐的从容气度。

课堂的高潮,是小陈老师将王维与苏轼的狩猎诗并置对比。随着《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朗诵声起,两首诗的不同风骨逐渐显现:王维的诗如水墨画,含蓄中蕴藏豪情;苏轼的词则似泼墨,直抒“会挽雕弓如满月”的狂放。有同学敏锐地发现,苏轼词中暗含的“冯唐持节”之典,与王维笔下将军的自信形成了微妙的反差。

小老师有话说:

大家好,我是2022级汉语言专升本1班的陈怡芳,在本次古诗词课堂中,我带领孩子们走进了王维《观猎》的豪迈世界。备课时,我曾为如何能够快速吸引孩子的注意正式进入课堂而绞尽脑汁,最终根据这个年纪的学生对动物仍抱有较大的好奇心,我选择用播放动物世界里猎豹捕食的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看视频,跟随着我的脚步一起品读诗歌,感受王维笔下《观猎》的精彩。

虽然这节课的学生很少,但在这方小小天地里,同学们聚精会神,不仅读懂了弓箭破空的凌厉,更触摸到了文字背后跃动的生命力。期待未来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更多地体会到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文字 | 陈怡芳(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谢琳琳(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谢琳琳(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整理 | 王丽婷

执行编辑 |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周凤玲 石巧如 杨乃杰 陈节

终审 | 杨乃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