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和4月8日下午,广州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王兴珍的带领下,前往从化区善施学校,一同走进非遗文化,揭开油纸伞的秘密。

本次课程的小老师是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陈怡芳。现在,让我们跟随小陈老师的节奏,揭开非遗文化——油纸伞的前世今生。

课堂伊始,小陈老师通过回顾制作油纸伞的五个步骤,将同学们带入主题。并且询问同学们:你想在你的油纸伞面上画什么图案?让同学们在伞面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紧接着,同学们拿起画笔开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待伞面绘制完成后,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理解制作流程,小陈老师特意准备了传统匠人制作油纸伞的工艺视频。


视频播放结束后,小陈老师拿起材料带领同学们逐步制作油纸伞。她在每个步骤都刻意放慢速度仔细讲解,特别是在容易出错的操作环节进行重点示范。在老师和小助手的共同指导下,同学们顺利完成以下工序:首先将正方形纸对角折叠两次形成交叉压痕,反复展开四角进行多次对折,最终形成八角形伞面雏形,随后剪去多余部分并展开纸张。接着另取内衬纸剪出相同轮廓,在中间剪开一道不切断的切口,将切口两侧向上翻折后向内收拢成型。最后用固体胶将伞面与内衬边缘对齐粘合,按原有折痕收拢伞面结构,完成伞体组装。
制作过程中虽然存在难度,但通过同学们不断尝试和小陈老师的指导,每位同学都成功地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油纸伞。


课堂结束之际,同学们带着自豪的笑容纷纷向小陈老师展示自己的油纸伞。当宣纸在指间折叠出道道折痕,同学们触摸到了机械精度无法复刻的生命温度。此次制作油纸伞课程,让同学们深入学习了非遗文化,还为同学们种下传承的种子,这颗种子承载的民族精神,终将助力文化传承的繁荣。

小老师有话说:
大家好,我是来自2022级汉语言专升本1班的陈怡芳。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既有值得肯定的亮点,也暴露出需要改进的不足。
本节课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让我倍感欣慰。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同学们都很踊跃地回答问题。尤其值得表扬的是平时较为内向的几位同学,今天也勇敢举手发言,这种突破自我的精神令人感动。学生的专注力、创造力和协作意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意义。
但尽管学生参与度较高,作为教师,我在时间分配上存在明显失误:开展理论课时知识讲解准备不足,一些知识点没有展开细说,而实践课没有掌控好时间导致超时,这反映出我在教学设计时对环节衔接预判不足,这是需要重点改进的教学能力。
教育是永无止境的修行,今天的课堂让我既为学生的成长欣喜,也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后续教学中,我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在保持教学温度的同时增强课堂掌控力度,努力成为更专业、更从容的教育者。
文字 | 陈玮佶(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杨浩瑶(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蔡秀伶
执行编辑 |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周凤玲 王兴珍 杨乃杰 陈节
终审 | 杨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