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聚光灯后的故事,2024年实践课程展演幕后花絮大公开!

发布日期:2024-12-27 作者: 阅读:

2024年12月27日晚,文学与传媒学院实践课程展演《启明》完美落下帷幕。这简直是一场“视听盛宴”?还远远没看够?产生“戒断反应”了?不要着急!本期特别花絮大放送,让我们跟随镜头定格台前幕后那忙碌而精彩的瞬间,接下来,请跟随童童的脚步,先来看看幕后,同学们是怎样的状态吧!

舞台上,最先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是一整块作为背景的LED屏幕。在排练过程中,LED屏幕和灯光的配合是整个LED组面临的最大挑战。面对这一困难,音画组的同学在晚会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语音通话的状态,“三二一”的口令最后练就了LED大屏和灯光的完美配合,保证了最佳视觉效果。

顺着追光光束的方向看去,大礼堂最后方就是灯控台的位置,这里就是灯光组的工作地点。在展演的筹备过程中,定灯光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灯光组需要提前收集各节目的灯光效果预案,挤出时间来一次次练习。

每一次转场时,在幕后都可以看见麦组成员拿着麦克风迅速地给下一幕即将要出场的演员佩戴。每一个麦克风都有唯一的编号,哪位演员什么时候戴哪种类型的麦、戴哪一个编号的麦都必须准确无误,佩戴也必须迅速规范,不能影响演员的演出和麦克风的收音。

每一次的文传实践课程展演都涉及到较多的表演单位和同学。舞台两侧候场人员的调动以及各个表演单位的催场则是催场组的主要任务。在前期工作中,由于催场组与表演单位缺少沟通以及演职人员们对剧本与舞台不熟悉,协调程度不高成了他们必须在演出前解决的最大问题,在多次的会议和与各表演单位的负责人的沟通后,他们也终与所有演职人员一同齐心协力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完美的演出。

走上舞台,低头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点位。这些几乎贴满了整个舞台的各色便签是道具组摆放道具的标识。在每一次的场景转换时,道具组的同学需要在无舞台灯光的情况下将每一个道具迅速准确地摆放到对应的点位。

来自控麦组的工作人员杜一澍同学表示在今年晚会的工作中有困难也有收获:“其实作为工作组的一员我认为今年工作组的时间安排较短,让大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熟悉了解工作。但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选择每天都挤出一点时间去磨炼去熟悉,最后大家的一同努力下也克服与完成这些困难和任务。”提到收获,杜一澍同学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一群特别好的朋友,在工作的闲暇之余大家会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让工作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也有利于自己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吴嘉霖同学是创意小品《热血乒乓》的主角扮演者之一,他同童童讲述了他是如何与《热血乒乓》结缘的:“一开始是通过朋友了解到文传晚会新增了一个小品,听到节目名称我很兴奋,因为我很喜欢乒乓球这项运动,平时也经常参加学校的乒乓球比赛,加上我在大一、大二年级都参与了文传晚会幕后工作,今年却没有机会参加,为了不留下遗憾,我鼓起勇气报名了小品演员的试镜。”然而在彩排过程中,吴嘉霖同学却也遇到了许多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和困难。由于是新增的节目,吴嘉霖同学只有大约一周的时间熟悉剧本和带入角色,除了客观上的问题,吴嘉霖同学心理上也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这是我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也是第一次演小品角色,所以需要克服舞台恐惧以及放下以往的一些包袱。”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在主创团队和指导老师们的帮助下,很多之前担心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我感受到一个团队的团结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学生工作者对文传晚会要勇敢地去奉献与展现。”

展演结束后,童童也抓住了现场的几位同学,真想知道大家对今年晚会的看法呀!来自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黄伟锋同学对童童说,本次晚会让他感到十分新奇,他表示自己前两年也看了晚会,但今年的晚会新式更加新颖,感受到了创作团队同学们的用心。在谈到自己最喜欢的节目时,黄伟锋同学选择了《热血乒乓》:“我舍友扮演了其中一个角色,晚会开始前好几天他都在大礼堂排练,非常辛苦。今天他的表现果然也很好,他一出来还没开始表演我就开始笑得不行了,我身边很多观众也很喜欢这个节目,我觉得他的付出是有收获的,我为他感到高兴。”

来自2022级新闻学专业的黄涛同学同童童说,今年晚会的主题非常好,他表示自己一开始在看到这个主题时还感觉到有一些高大上,但在现场看完演员们的表现后,他感到非常钦佩,面对这么正能量的题材,能够展现出当年革命先辈们的气魄,他感到十分震撼。话剧结束后的各类表演,又让自己耳目一新:“我最喜欢的是老师们的表演,很难想到平日在讲台上的老师居然这么多才多艺,还登上舞台表演给同学们看,感觉自己与老师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特别的好,是我心目中大学的样子。”

此次展演结束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既是对演员们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工作人员最佳的赞许,在这场盛会中,所有的努力和奉献汇聚成了耀眼的光芒。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都是不可或缺的璀璨星辰。

展演虽已落幕,但它所传递的精神火炬,将燃烧在我们心间,我们明年,不见不散!

文字 | 杨乐斌

记者 | 杨乐斌

图片 | 杨乐斌 蓝鸟通讯社 受访者

视频剪辑 | 杨乐斌

排版 | 蔡秀伶

执行编辑 | 杨乐斌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车丽娜

终审 | 原月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