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法治辩论赛 | 从化高校法治辩论赛巅峰对决落幕:南院代表“情法之辩”展风采

发布日期:2024-11-25 作者: 阅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提升新时代从化区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思辨能力,广州市从化区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于11月24日顺利完成决赛,来自从化区的广州南方学院和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激情对辩,最终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夺得了本届赛事的桂冠

本次活动由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区委依法治区办、区法宣办、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主办,广州南方学院、从化青协承办。决赛中,双方围绕“情法相容还是情法分离”这一辩题,精彩上演了一场的激烈交锋。决赛评委是来自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区公安分局、区人大代表、区人大法治委员会等9名专家和学生代表。在比赛结束后,评委们首先对各队的表现进行公正的点评,接着对两队的发言进行简短的总结,其点评和总结的内容涵盖了对双方论点、论据的深入评述以及对辩论技巧运用的评估。


在法治辩论赛决赛的赛场上,广州南方学院代表队虽以微弱比分惜败,但她们的表现十分精彩。在开篇环节,我方一辩逻辑清晰、着重地阐述了我方的观点“寓情于法内,守正义之情”。在攻辩环节,场面刺激紧张。辩手们提出的问题如同利剑,直刺对手要害,同时也有力地捍卫了我方的观点。在自由辩论环节,我方四位辩手配合默契,针锋相对,将比赛氛围推向高潮;在总结陈词环节,我方四辩言辞犀利、慷慨激昂,对全场辩论进行了精彩的总结,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在评委点评环节,评委对我方辩手展现出的严谨逻辑、丰富知识与良好协作表现连连称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迎接从化区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文学与传媒学院悬河辩论队派出了6名辩手加入学校代表队,从初赛到决赛,我们都能看到辩手们刻苦认真准备的身影。比赛结束后,我们对指导老师和参与其中的同学进行了采访,他们向我们分享了对此次辩论赛的感想。

原月老师参与了此次辩论赛从组织到决赛的全过程,她深刻感受到了选手和后勤团队的辛勤付出和强大斗志。原月老师骄傲地表示“每一次看到他们努力战斗的样子,我既惊喜又感动。”

赵景老师表示团结一致、凝聚力爆棚是他最深切的感受。赵景老师提到,无论是出场的辩手还是辩论赛幕后团队成员,每个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种团队精神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作为四辩的韩婉琪,在辩论中深刻体会到了法律的力量和辩论的艺术。“站在辩论的尾声,我更加坚信法治精神的重要性。”她认为,辩论不仅是锻炼逻辑思维和口才的平台,也是深化对法律条文理解的过程。并且她提到,法律十分严谨,对于每一个词都要小心谨慎。

游思怡对这场比赛感到既充实又兴奋。她认为,这场比赛不仅让她深入了解了法治理念,还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和思维能力。她表示,这段经历将成为她人生中难忘的回忆。

黄榕对备赛的经历难以忘怀。她说到,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次都会争论得面红耳赤;备赛中也会有焦虑和不安的时候,总在担心准备不够充分,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但正是这段经历,使她逐渐适应如何快速地吸收和处理信息,以及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刘天旭认为辩论的重点是思辨,让观点流动。“辩论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展现思辨的过程,是逻辑自洽旁征博引。”她认为辩论的意义不在于比赛结果,而在于通过准备辩题发现更大的世界和更好的自己。

潘诗淇经过一个月努力,登上了决赛舞台,她觉得此次比赛是不小挑战。“虽然拿的是亚军,但也是大家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最后,她对团队成员和老师们的帮助与鼓励表达了真挚的感谢。

刘雅婧分享了赛前准备阶段的挑战。“资料如山,分析辩题、构建逻辑框架、预测对方观点并准备反驳论据,团队协作与个人思考都经受考验。”在比赛时,在倾听对方论证时,也会反思自身不足,她认为这种思维碰撞很有价值,能够使她日后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在成长道路上稳步前行。

刘鹏媛认为辩论是极为神圣的事情,她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当我拿到我的持方我的辩题时,我就是那些背后代表的群体,我要为自己和他们向社会传达我们的观点。”

邓国涛将这次比赛视为一次难忘的旅途。他从模辩到备赛的众志成城,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从无到有的论点构筑中感受到了辩论的魅力。他对下一次的比赛表示期待。

广州南方学院代表队的精彩表现,充分地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专业素养、相关技能以及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更是法治理念的传播者,让更多学子对情与法的复杂关系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与认知。

此次比赛,不在于荣誉,而在于它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法治教育机会,彰显了我校对法治教育与法制宣传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实践。在这场法治辩论赛的舞台上,每一位辩手都是法治之光的宣传者,辩手们用自己的才华与智慧,深入探讨并传播了情法相容等重要议题,让更多人受益匪浅。相信南院辩手们在未来的征程中,将继续乘风破浪,为学校创造更多辉煌。

文字 | 胡晨雨 (蓝鸟通讯社)

图片 | 蔡佳婷(蓝鸟通讯社)孙想(蓝鸟通讯社)悬河辩论队

排版 | 关进晖

执行编辑 |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陈节

终审 | 原月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