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打造新时代湾区“互联网生态与向善设计”人才高地——我院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平行会议

发布日期:2019-12-09 作者: 阅读: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设计与互联网生态”平行会议,在第二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上成功举行。来自全球各国的120多位嘉宾受邀出席该平行会议,为互联网生态设计、科技向善设计提供了交流契机。与会嘉宾有国际知名学者专家、中国一线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品设计师、互联网应用开发者、用户交互专家、教育者等,共同就互联网生态设计、科技向善设计、如何打造新时代湾区人才高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12月5日-7日在广州从化生态设计小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发起,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作为主办单位。大会主题为“创新设计·定制梦想”,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组织、文创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嘉宾约1000人参加。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广东省副省长覃伟中、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表示:“生态设计作为工艺设计中的新兴领域,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把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一并考虑,将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12月7日举行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设计与互联网生态”平行会议,由我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大学博士廖汉腾担任会议主席,我院赵蔓、吴雪、王子佳、许智超等老师共同组织。

政府及校领导致辞期许粤港澳大湾区

互联网设计人才集群发展

出席此次平行会议领导嘉宾有:广州市从化区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林波先生,从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谢政先生,亚美尼亚共和国经济部副部长Naira Margaryan女士,柬埔寨国务大臣Sarun Rithea先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龚鸣副校长以及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孙立教授。

广州市从化区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林波致辞时表示:期待此次会议成果能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顶尖教育、厚积原始创新能力做出贡献。他从“生态文明”出发,呼吁更多人重视互联网生态设计的方法与实践,并提出三个期待:期待"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维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结合;期待"生态文明"的系统思维和“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相结合;期待创新设计人才建设能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坚实的发展。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龚鸣副校长致辞时表示:我校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加强对互联网生态设计的投入,全力支持应用型人才集群与创新创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离生态设计小镇直线距离8公里,和湾区设计开放大学直线距离2公里,坐落在生态设计小镇及湾区设计开放大学之间,做为最靠近生态设计小镇的高校,理应为湾区人才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建设出力,我校坚持开展高质量课程、培养高素质人才并积极地将学生科研设计成果就地转化,为高端设计资源汇聚湾区做出具体贡献。

平行会议主席牛津大学博士廖汉腾开场致辞介绍:互联网设计及人才培养在推动生态文明与科技向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将随着互联网平台商业及科技价值创造的生态体系发展,对地球生态系统及人类幸福感发挥持续影响力。平行会议因此分为前后三场专家论坛,依序讨论以人为中心的交互设计、以地球为限的系统思考、互联网设计师的绿色能力培养,并在设计、政策、研究、教学方面做出具体的经验分享与总结。

以人为本的交互设计如何可持续?

互联网设计师如何进行生态与向善设计

第一场专题讨论会“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的交互设计”由廖汉腾博士主持,他基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讨论移动和网络应用程序、互联网平台等的创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人类福祉、可持续生计和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

讨论由美国Mightybytes首席执行官Tim Frick先生开场,他分享了其创办网页设计B型企业 (B Corp)、发起并创建W3C可持续网页设计社区小组、受知名出版商O'Reilly邀请将产业最佳实践总结出版成《可持续性设计》的经验总结。Tim Frick主张网页设计公司要为有大量缓慢、臃肿、无法访问的数字产品负责,只获利(Profit)是不够的,还得要满足人类(People)和地球(Planet)的需求,考量3P这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罗仕鉴先生,分享了其团队在粤港澳大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的用户体验及科技设计经验,提出“数据驱动的服务设计”主张。他认为设计师应该站在目标用户群体的角度来制定用户体验,不能教条的遵循设计原则,或者只是遵循最新设计趋势,而是应以引发用户的共鸣为目标。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金迈科教授(Prof. Michael Keane)回应了Tim Frick及罗仕鉴教授的想法,他认为以人为本理念要基于人所在的具体脉络和使用场景去定制,还提到中国是数字文明的实践先驱这一理论的可能性。金教授主张以文明的视角看待互联网+生态设计交互发展,包括文化创意产业,都需认同并尊重他们所处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寻求符合在地脉络的生态与向善设计先驱,将是以人为本的互联网+生态设计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专家吴雪与交互设计专家赵蔓对此议题进行了经验报告,以(一)智能健康应用设计中的自我追踪可视化(二)将人机交互(HCI)和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用于教育发展为具体案例,呼吁中国互联网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互联网产品(例如Web与App产品)时融入促进人类幸福感和可持续生计的目标理念,同时呼吁互联网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应通过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价值观纳入“设计思维”的思考过程,来教会学生坚持以“以人为本”和“将人放在具体脉络和使用场景”的理念去设计产品,从而把ESG价值纳入具体脉络。

系统变革如何变得可能?

互联网平台生态如何促进绿色数字转型

第二场专题讨论会“绿色数字转型的系统思考”由廖汉腾博士首先发问,如何以地球资源为限,应用最相关的系统思维知识来推进互联网+生态设计?廖汉腾博士倡议,专家学者们应考虑到生态、物质、能量和社会限制对绿色数字转型的影响,进而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服务和应用的创新绿色设计。

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院院长Aarnout Brombache教授分享了生态合作设计的理念。他认为传统设计以及设计创新的难题之一是以顾客购买为导向,而这通常会导致功能完备的产品由于时尚、款式、流行趋势等因素而被丢弃,这个过程会导致资源浪费。他提倡用生态影响方面的调查结果去驱动市场创新,还分享了一个可替代的过程,这些过程在用户的积极参与下可以减少对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J?rn Bühring助理教授向大家说明了“为设计而预见愿景”和“为预见愿景而设计”的方法,把一系列高层次未来思维的因素概念纳入考虑,从而为战略决策提供关键信息,为设计学科提供一个新的范式,以面对未来,并考虑到当前世界处于“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和“模糊”(Ambiguous)状态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以此来走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成员许智超老师展示了他和会计学院潘仲廉教授的研究合作计划。他指出互联网平台生态系统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FinTech)系统变革中的重要性,阐述“智慧可持续和普惠金融”(smart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finance)概念框架,计划将其应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和环杭州湾大湾区,以对互联网平台生态系统如何促进可持续投资、可持续生计、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做出具体建议,同时协助平台和政府认识到他们对地球生态系统及人类系统变革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责任。

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项目经理马贤达(Dr.Ignacio Marcovecchio)与我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大数据及平台专家王子佳指出:用户交互是可持续系统改变的关键。王子佳通过展示因果循环图指出,提高云计算的能源利用率、鼓励清洁能源虽然必要,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能源的清洁进程赶不上用户数量及用户交互的指数增长。此外,大型购物节的出现会鼓励不理性消费,也导致许多包装浪费,进而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这需要从平台交互设计着手进行设计改变,以达成能促进系统变革关键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交互。

互联网生态与向善设计怎么学?

互联网设计师的绿色能力培养

第三场专题讨论会“互联网设计师的绿色能力培养”,以圆桌会议的形式讨论了互联网设计师的绿色能力培养,包含互联网+生态设计师能力建设的目标、形式和内容是什么?如何规划、发展和执行针对互联网设计师和专业人士的各种角色的培训活动,才能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如企业培训、本科课程、科普教育活动)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创新设计的理念。

圆桌讨论除了前两场的发言嘉宾参与之外,还邀请了北京云族佳科技吕响亮总裁、泰国斯巴顿大学数媒学院院长卡蒙·吉拉蓬(Kamon Jirapong)教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冯原教授参与到发言及问答与交流环节。吕响亮总裁主张为个人赋能的云时代工作平台提供一条从实践中学习的路,而吉拉蓬教授分享了其室内装修应用程序产品。冯原教授以“乡下喜新,城里恋旧”的矛盾张力,倡议用现代性及可持续性去辩证思考设计综合素质教育,以重塑乡村发展及城市发展活力。我院廖汉腾博士与王子佳老师总结了本院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教育的改革成果,发现价值主张不仅是教学和辩论的核心,且平台服务和平台产品的价值主张,也成为了设计训练和设计教育的重要领域。

“可持续发展创新设计与互联网生态”

平行会议成功举行之后

各位参会嘉宾对此次“可持续发展创新设计与互联网生态”平行会议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对互联网生态与向善设计的理论及实践发展做出具体贡献。

我院成功承办此次平行会议,为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宝贵经验,也对推进我院参与大湾区互联网设计领域人才高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在会后成功邀请4位与会专家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进行进一步的产学研用合作,于12月8-9日进行座谈,讨论具体合作事宜。

文稿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综合媒体部郑芷晴、林芳如

图片来源:文学与传媒学院综合媒体部郑佳霓、郑昊炀,

图文编辑:文传学院综合媒体部邓颖欣

图文审核:文学与传媒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