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幕后直击!这群大学生亲历顶级足球赛事转播,他们的48小时发生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5-04-13 作者: 阅读:

2025年4月12日-13日,文学与传媒学院的三名学生,正紧张的参与到反复调试转播车设备过程中,他们的手机屏保早已换成倒计时——距离中甲赛事直播还剩2小时。这是广州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与广州宏升超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实训计划",通过持续近一个月的高密度技能培训,让相关专业学生深度参与价值千万的顶级赛事转播系统,文学与传媒学院行业导师徐宏导师说到:"这里没有学生,只有转播团队第7号工位的主人。”

导播助理组:心跳同步绿茵场  

"注意!3号机位跟紧前锋反越位!"新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曾粤平戴着双通道监听耳机,听着耳机里不断传来的指令,便熟练将超清摄像机对准焦点。

慢放组:0.5秒的生死时速  

新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黄媛负责慢动作回放剪辑。"裁判看VAR的35秒,我们要递上3个角度的浓缩版。"她揭秘操作台的"黑色秘密":左手控制6路素材播放,右手同步标记时间码,脚下还有调节播放速率的踏板。"

新闻学曾粤平:

第一次实际操作时,由于缺乏经验,在拍摄时出现了几处错误,虽然及时纠正了,但还是给导播和其他工作人员带来了一些不便。导播当场指出了我的问题,这让我意识到现场操作和平时训练的差别。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第二次转播时我特别注意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在设备检查环节多花了一些时间确认,操作时也放慢节奏确保准确。这次工作明显比上次顺利,对导播指令的反应也更快了。

通过这两次实践,我对转播的设备操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特别是理解了各个岗位配合的重要性。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发现自己在多任务处理、应急反应等方面还需要加强。接下来我打算多观摩其他同事的工作方式,并在非直播时段多做模拟练习,争取尽快提升业务水平。

新闻学曾桦婷:

我有幸参与了两次赛事转播的字幕制作工作。首次实战操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与日常培训的差异:由于是初次接触直播工作,在紧张状态下出现了字幕错误,给转播团队带来了一些困扰。尽管当时受到了导播的批评,但这次失误反而让我在第二次转播时更加严谨细致。通过实践,我真正理解了培训时老师强调的操作要点——那些原本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变得清晰明了。第二次工作时,我的操作明显比首次熟练,紧张情绪也得到了缓解。虽然完成了两次实践,但我清楚意识到自身仍存在诸多不足,后续需要加强练习来提升自身能力。

新闻学黄媛:

在这次中甲足球直播中我负责慢动作回放岗位实习,让我收获颇丰。实习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在比赛过程中,迅速捕捉关键瞬间,及时准确地播放慢动作回放,为观众清晰呈现比赛细节。我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紧盯比赛进程,确保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或争议画面。

通过这段实习,我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重要性在于,慢动作回放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看清球员的动作和裁判的判罚依据。挑战性则在于,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和操作,稍有迟疑就可能错过最佳时机。这不仅锻炼了我的反应能力,还提升了我对足球比赛的理解。同时,团队协作也至关重要,与导播等岗位密切配合,才能为观众带来优质的直播体验。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操作熟练度和对比赛的预判能力上还有提升空间,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赛事终场哨响时,转播车爆发出欢呼与眼泪。学生们的工作证上布满咖啡渍和指纹,但胸前的"转播人员"磁卡在月光下微微发亮。徐宏导师对大家说到:"记住这种战栗感——你们不是见证历史,而是在创造亿万人的共同记忆。"

文字 | 曾嘉程

图片 | 曾嘉程

排版 | 蔡秀伶

执行编辑 |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许洋洋

终审 | 杨乃杰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