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最新更新

非遗系列课程 | 语言文字服务团队邀你共赏纸翻花的绚烂之美

发布日期:2024-11-20 作者: 阅读:

11月20日下午,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同学们在指导老师钟依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从化区流溪小学,开展了一堂妙趣横生的非遗文化课程。

本节课的小老师是来自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温鑫怡同学,让我们跟随小温老师的脚步,一起开启一段探索传统技艺的奇妙之旅——纸翻花,发现翻花的魅力所在。

课堂伊始,小温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们描绘了纸翻花的独特魅力。纸翻花,又称“变花”、“十八翻”“十八变”“百变神花”等,是一种通过纸张折叠、剪裁、粘贴等手法制作而成的立体花朵或装饰品。其造型多变、色彩丰富,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们被纸翻花的精美与巧妙所折服,纷纷表示想要深入了解这一传统技艺,探索其背后的故事与奥秘。

随后,小温老师追溯了纸翻花的起源,并讲述了它与皇宫的深厚情缘。据史料记载,纸翻花最早起源于宫廷,是皇室贵族们用来装饰宫廷、增添节日气氛的佳品。它不仅代表了皇家的尊贵与奢华,更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高超技艺。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纸翻花在皇宫中的辉煌岁月。

然而,纸翻花的魅力并未止步于宫廷。随着时代的变迁,纸翻花逐渐流入民间,成为了一种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艺术品。在民间艺人的手中,纸翻花不仅保留了其原有的精美与巧妙,更融入了更多的民俗元素和地域特色。它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节日庆典还是日常装饰,都能看到纸翻花的身影。通过小温老师的讲解,同学们被纸翻花在民间流传的广泛性和影响力所震撼。

接下来,小温老师介绍了郭氏七十二口诀这一独特的纸翻花制作技艺。郭氏七十二口诀是福州非遗纸翻花第16代传承人郭远峰创造的。小温老师播放了一段郭远峰先生的翻花七十二口诀视频,视频中郭远峰先生通过一系列简单而富有韵律的口诀,如“摸上边、摸下边、摸左边、摸右边”,展现出纸翻花无穷无尽的变化。每一次折叠和翻转都能带给他们新的惊喜和乐趣,学生们无不为之惊叹。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上百种不同的纸翻花形状变幻而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魅力和乐趣。

在介绍纸翻花制作技艺的过程中,小温老师还特别提到了平邑翻花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平邑翻花是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特有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外观而闻名。它采用多种颜色的纸张进行折叠、剪裁和粘贴,最终制作出的纸翻花不仅色彩鲜艳、造型多样,还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学生们被平邑翻花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纷纷表示要亲自尝试制作这一传统技艺。

课程的最后阶段,小温老师详细讲解了纸翻花的制作步骤和技巧,还深入讲解了纸翻花所蕴含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纸翻花不仅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美好的愿望,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通过学习纸翻花的制作,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还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此次非遗理论课堂的纸翻花探索之旅,不仅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心中种下了一颗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纸翻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将会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小老师心得:

大家好,我是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22汉语言文学4班的温鑫怡,是本次非遗系列课堂的主讲人,作为一名小老师,能够引领同学们走进非遗课堂,探索纸翻花艺术的奥秘,这不仅仅是一次教学经历,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传承之旅。在这次纸翻花理论课中,我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习的参与者,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长与感悟。课程筹备之初,我对纸翻花的了解仅限于其精美的外观和手工艺品的身份。然而,随着深入研究,我逐渐意识到纸翻花背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匠人精神。每一朵纸翻花,都蕴含着匠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这让我深感震撼。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纸翻花的魅力,我从纸翻花的历史渊源讲起,到制作工艺的细致剖析,再到现代设计与传统技艺的融合创新,力求让每一个知识点都生动有趣,易于理解。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我试图营造一个充满互动与探索的学习氛围,激发同学们对纸翻花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在课堂上,我鼓励同学们积极提问,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但在课程设计上还有待完善,虽然我已经尽力将知识点讲解得生动有趣,但在某些环节上仍然显得过于生硬,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总之,这次非遗课堂纸翻花理论课的小老师经历,不仅让我对纸翻花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也让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成长和提升。我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机会,继续在这条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与同学们一同前行。


文字 | 温鑫怡(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沈嘉丽(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刘雨薇(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整理 | 廖诗敏

执行编辑 |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周凤玲 钟依琼 杨乃杰 陈节

终审 | 原月

【返回】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一号教学楼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020-61787351(学工办)


© 广州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