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苍山上摇曳的板蓝根与山脚下的洱海水相遇,一池靛蓝,浸染出了一方山水的蓝白相间,成了大理白族服饰中蓝底白花的传统扎染。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Ⅷ-26。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族扎染的世界,一起来探索这项传统技艺的奥秘!
扎染,古称“夹缬”“扎缬”“绞缬”(缬,xie二声),民间称为疙瘩花布、疙瘩花,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坯料,植物蓝靛(云南民间俗称板蓝根)为染料。在扎染的世界里,蓝色是永恒的主题。蓝,是苍山的黛色山峦,深邃而神秘:而白,则是洱海的银波闪闪,纯净而优雅。这两种色彩的交织,使得扎染成品既有自然的韵味,又有艺术的气息。
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旧籍生动地描述了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碾布等,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扎染七步走:
1.浸泡:浸泡处理布料上的杂质,更容易染上色;
2.捆扎: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扎染的花纹下,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3.浸染:将扎捆的形状完全浸泡在蓝色的染缸里面,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
4.氧化:将浸泡的布料进行晾干且停留时间进行二次浸泡;
5.漂洗:用干净的自来水漂洗3-5遍,洗干净浮色;
6.固色:用盐水或者明矾环保固色;
7.阴干:将所捆的绳子解开,用夹子夹起来在阴凉的地方吹干。
按照这七步走,你就可以得到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了哦!
大理白族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一千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大理白族织染文化。
白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手艺里,沉淀了中国古人上千年的智慧。以前多年的坚守月传承,都在一蓝一白之中可见。这“布里生花”的古老技艺,一定会让方寸间的风花雪月,从大理飘到世界!
文字 | 吴晓华(汉语第一党支部)
音频 | 吴晓华(汉语第一党支部)
排版 | 苏绮晴 (汉语第一党支部)
排版整理 | 林静思
执行编辑 | 蒋嘉豪 李锦凤 张恬
责任编辑 | 陈节 杨乃杰
终审 | 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