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活动 >

学术活动

“吟到中华以外天”——陈平原教授谈“现代中国文人的域外书写”

时间:2019-03-21

10月17日上午9点40分,由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主办的博学大讲堂系列讲座之“现代中国文人的域外书写”于我校音乐厅顺利举办。应我院院长孙立教授的邀请,我校学术顾问、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先生来访并担任此次讲座的主讲人。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有我校财务总监刘振宏先生、校长助理罗永明先生、人力资源部部长刘佳女士、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孙立教授以及来自文传学院和各兄弟院系的老师们。

qq1.jpg

讲座伊始,我院院长孙立教授上台致辞。“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对于陈平原教授的到来,他表示热烈欢迎。孙院长表示,陈教授是当前学界的领军人物,其研究领域从现当代文学拓展延伸到晚清和近代,在学界有着极高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作为我们的老朋友,陈教授近几年都会来到我校与师生分享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今天的讲座选题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方向,他对陈教授的讲座表示期待

qq2.jpg  

陈平原教授以四位文人的照片引出本场讲座内容与主题,以有过域外生活经历的晚晴历史人物展开讲解。他表示,王韬、黄遵宪、梁启超等人的域外书写为国人了解域外小说、“开眼看世界”真正打开了一扇窗口。尤其是黄遵宪出使日本四年多,其域外书写始得“吟到中华以外天”。此后王韬的《漫游随录》、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朱自清的《伦敦杂记·博物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萧乾的《负笈康桥》、瞿秋白《多余的话》《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近现代文人的海外书写,不断开拓国人的眼界以及对域外世界的理解。

qq3.jpg

陈教授以钱钟书的《走向世界》序言为例,说明域外丛书在当时中国文学的地位。他引经据典,通过对王韬等人漫游海外的事例讲解,整理出近代关于域外的文学著作,提出了“理解并尊重那些跟你不一样的国籍、民族、文化、风景,这既是心态,也是修养”的观点。陈教授对王韬、黄遵宪、梁启超、朱自清、徐志摩、瞿秋白等新文化人的域外书写及其开放胸襟表示肯定,并对近现代中国文人“向外寻求光明和发展动力的志向”表达了敬意。

海外游记的书写并非“轻盈”之作。陈教授认为,海外游历以及相关文字,并非都是吟风弄月之作,还有广泛涉及地理、军事、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等多个面向的严肃主题的思考。而在当下,“海外游记”更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如今的学者关注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的国人如何看待域外世界,以及中国人又如何走向世界等课题。陈教授认为,此举与现代文学以及现代文化之形成关系密切。

陈教授表示,域外书写在当代呈现出的新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反思。他以《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因满足国人眼下的发财梦,加之成功的商品推销术及新闻媒体推波助澜而红透了半边天的现象为例,指出这一现象已“显示了精英文化对通俗文化的屈从”,初显“近百年中国精英文化的失落”之势。正是带着对这一现象的思考,陈教授进一步指出,在国际化成为时尚、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时代,我们该思考“如何阅读‘域外小说集’以及怎样‘吟到中华以外天’”的课题。或许,我们是时候该“重新思考海外游历以及曾经流行一时的‘文化震撼’”了!他直言,日渐富裕的国人,“需要自信,也需要自省,方能不卑不亢地走出去”。由此,陈教授号召我们重新思考“吟到中华以外天”,警惕“因自大而走向另一种自我封闭”的可能性。

在问答环节,陈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在何为读书之道的问题上,他表示,读书是一个学会自主学习的过程,老师的作用在是引导和答疑。陈教授自己十分谨慎对学生开书单,怕学生太信任而没有了自由选择的读书方向。他认为,自己对人生忧患的体验和源自书本知识的叠加将是有效的读书之道。知识只是沧海一粟,你无法回到沧海去,但一定从自己的兴趣往外拓展。因此,他鼓励同学们要发展自己的兴趣,拓展阅读,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他希望同学们超越学科界限的大门,走向更宽广的文化世界。

讲座尾声,孙立院长上台总结。他表示陈教授的讲座对人文学科的师生未来发展非常有启迪,非常感谢陈教授的精彩演讲。希望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从今天的讲座中接收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一些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次讲座中,陈教授以自身的经历和见解带我们领略了现代中国文人的域外书写的魅力,为同学们拓宽了学术视野,受益匪浅,同时也为同学们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稿来源:文传学院综合媒体部刘欣荣、金诗祺
图片来源:文传学院综合媒体部袁溪鸣、余映莹
图文编辑:文传学院综合媒体部陈蓥
图文审核:文传学院孟浩老师、杜璐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