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活动 > 学术讲座 >

学术讲座

漫卷“诗书”喜欲狂——看陈平原教授品味“物质文化”

时间:2018-11-14
        11月13日上午9点30分,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术顾问陈平原老师应邀来到我校,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同学们奉上了一场题为《漫卷“诗书”喜欲狂——作为物质文化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主办、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
        讲座开始前,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孙立教授为本次讲座致辞。孙老师向到场师生介绍了陈教授在学术界的经历和影响,并提到陈教授作为我校学术顾问,近几年来为我校师生带来了多场盛大的学术盛宴,他相信这次陈教授仍会和我们分享他最新的研究成果。
        讲座伊始,陈教授提出本次讲座的关键词:物质文化。他指出,文学是精神产品,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同时也是一种物质文化。“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他解释主题“漫卷”和“诗书”的定义,并用意大利哲学家艾柯和法国电影泰斗卡里埃尔的对话集书名——“别想摆脱书”来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主讲内容则广泛涉及到“物质文化”研究、文学的“物质性”、在巴黎邂逅“中国现代文学”、鲁迅与书籍装帧、现代文学史上的“报刊”、阿英和唐弢的藏书、新资料如何带出新问题等子课题,所涵盖的知识面十分丰富。
        在讲座中,陈教授先从“大”的视角为我们介绍了文学的“物质性”和中国的文学出版。在讲解时,他结合了北大的学术传统、自己的阅读经历、著名学者的研究著作以及西方哲学家的相关著述,从古今中外不同视角为同学们呈现了文学的物质文化。他认为,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从“物质文化”的角度入手,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富有新意。如此以来,关注“文学场”内作家的生活趣味、文学的生产方式以及作品中对“物”的关注等方面显得十分必要。
        而后,陈教授从“小”的视界切入,通过介绍民国时期的作家、画家以及阿英、唐弢两位文学家,向同学们展现了关于书籍的装帧、封面设计和藏书等领域的研究。他认为,书籍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在封面装帧上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在他看来,中国书籍装帧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候,包括鲁迅、孙福熙、叶灵凤、钱君匋、闻一多、丰子恺等诸多文人雅士以手工的方式,介入到新兴的书籍装帧事业中,使书籍之美得以尽显。陈教授还通过对比古今传媒的差异,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崛起,向同学们探析了“现代文学”生成在媒介层面的关联性。他指出,“现代文学”之不同于“古典文学”,除了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还与其生产过程以及发表形式紧密相关。
        临末,陈教授向我们提出了他的建议:在信息化的今天,虽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但我们应该更多利用书籍进行阅读,用“触摸”的方式去亲近和了解历史与文化。他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物见史,以物见人,以物见文。最后,陈教授以一句“文本中见历史,细节处显精神”总结结束了此次演讲。
        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和疑问,陈教授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了疑惑,并提出关于论文写作的看法,他建议同学们写论文时不要用材料堆砌的方法,而要通过阅读的方法减少文章的“机器味”。
        讲座尾声,孙院长致总结辞。他指出:陈平原教授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变化发展以及物质、精神文明的历史传承,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由衷感谢陈教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讲座。
        在此次讲座中,陈教授以其自身丰富的学术经验、独特的学术视角,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带领同学们畅游中国近现代文学学术研究的海洋,更新和提升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相信同学们通过这次学术讲座可以汲取到许多渊博的知识,为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稿来源:文传学院综合媒体部陈荣、张晓沛

图片来源:文传学院综合媒体部李婉仪、吴慧晶

图文编辑:文传学院综合媒体部黄嘉雯

图文审核:文传学院黄淑勤、邓云、综合媒体部胡雨露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邮编:510970
联系电话:020-61787352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2018.5